《张奎良文集(第五卷)》收录的是张奎良先生于2004年至2010年发表和出版的著述。这一时期,围绕着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哲学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和谐辩证法等诸多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相关的议题,张奎良先生提出了许多极具创建性的思想和理论。
本书共分为:发刊词;热点评论;专题评论;学术书评;议题述评;思想对谈;佳作短评;本刊简介及征稿启事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迈进思想市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本及其解读等。
本书对学习贯彻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治国理政思想做了深入解读和阐发;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视野广阔、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成果。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域,是对日益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应答,它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获得了一种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而且其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理论成果之一。因而,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去审视和研究生
哲学来自非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前进离不开思维罗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思维力量,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向导。本文旨在从总体上,从动态相互作用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彼此依赖紧密结合的相互关系。
自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被发现以来,关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围绕“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间的所谓裂隙进行的,它们认为青年马克思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家,而老年马克思则是极少关注其狭隘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外的任何东西的决定论者。阿维纳瑞先生却主张,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间的这样一种裂隙并不存在。他通过详尽地
本书以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这一前沿性的交叉研究课题。全书首先界定了什么是思维科学,揭示了思维科学的学科定位,即思维科学是一门历史性的科学。接着论述了思维方式的丰富内容,展示了中国人对思维科学的重要贡献。最后探索了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全书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该书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进行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有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正如任何历史必然性都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出来的。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上的各种哲学学说,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条件为前提,为表达和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本由施德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稿》从历史的视角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哲学创新,对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创新及创造的基本特征、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为哲学命题的实事求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共同体和互联体的哲学意蕴、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与自由、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性及人格、经典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