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来读书札记类文章的合集,主要围绕涉及易学和经学文献。全书收文10篇,论述《周易》之“易”或释作符号,辨析《周易》“贞”字之义,辨《尚书》令命同字及其本字,论古书缁、纯形讹及其影响,辨《孟子》之“粪田”和粪分通假,论述伯唐父鼎铭文的考订仍有值得商榷处,理想化的“周礼”和孔子—论敦煌吐鲁番唐写本《论语郑玄注》
本书为“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中外文对照本《论语》系列之一。本工程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实施。本书的推出,旨在通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国门,为外国友人学习儒家经典、了解中华文化提供帮助;方便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诵读和研习《论语》,搭建“民相知、民相亲”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本书将会
在新旧世纪之交,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就反本开新这一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古今中西,从而使国人在华夏文明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构价值理念。本书对儒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它不仅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还注意到它的现实意义。儒学自孔子
这是一部以通俗文言文深入解读《道德经》的作品,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本书分为三部分,共计28万字。各部分按照《道德经》原八十一章序列,分别解析。第一部分是“明道解意”,主要对《道德经》的每一章进行原文解读和阐释,帮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二部分是“求理悟真”,从更广阔的角度探讨老子思想,提炼出其
本书是陈可抒老师近年心血之作,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庄子解读类专注。书中对《庄子·内篇》七篇的字、句、篇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将原文呈现出来,并且作者在书中进行了结构逻辑性很鲜明的点评,让读者不仅理解了庄子的意思,而且透彻明白地让读者体验到了庄子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的文字精妙之处,并且联系到了现实人生的反思。全
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历史关系的梳理中,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进行时代审思,把握当代中国儒学复兴场域的本质性认识理路,发掘出儒学复兴场域带给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有益资源与借鉴方法,找出儒学复兴场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的策略路径,抓住当下民族复兴大势下的场域转换机遇,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延展与创新思考,以构
本书从人性的奥秘、自我命运的掌控、自身修养的提升、自身表达力的重塑、人际社交以及做事方法等六个方面来展现荀子的智慧,让我们得以领略这位儒学大师的风采。本书对当今读者的生活、工作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本书作者对孔学展开了全面多角度的研究。在作者看来,儒学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当然是很复杂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派别、不同观点。但就孔孟原典儒学而论,绝非宗教,而是一种人文学术,具有一套包括上述“礼义→礼制→礼仪”在内的基本原理。不仅如此,儒学原理之“义”(即其正义原则)还特别强调制度建构的适宜性,亦即《中庸》所谓“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出土文献迭出,出土《老子》的大量涌现,为《老子》文本与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书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比对研究为基础,对《老子》思想进行深入地整理与剖析。主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老子》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四章等重要章句进行解读;二是阐述了《老子》本
本书收入了2023年9月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孔子学会联合主办的“文明互鉴视阈下的儒家思想与齐鲁文化学术会议”的参会论文,总字数约39万。来自中国、希腊、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伊朗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紧扣会议主题,以文明互鉴为视阈,对儒家思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