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易学的宗旨主要在于弥补道家哲学偏重形而上学的弱点,开辟道教从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和儒家易学偏重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的探讨有所不同,道教易学重在对自然天道及人与自然天道的合一等问题进行研究。宋元时期是道教易学最繁荣和最重要的时期,道教易学与内丹学结合,出现了三种主要的学术形式,其中,丹道易学主要以个体为本位,对天道
《儒藏论坛》是由四川大学《儒藏》编纂委员会主办的学术集刊,由四川大学《儒藏》编纂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联合资助的学术集刊。该刊由四川大学教授、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担任主编。旨在弘
《孟子》是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儒家书籍之一。与孔子相比,孟子更加注重修养的理论。这些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健全个体人格、完善自我修养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书打乱《孟子》原书的结构,按照类别编排,总体上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所选篇章从理论、论证到结论,都显示出完整的结构,说理透彻,
《周易》有三部分组成:上经(乾至离),下经(咸至未济),系辞(选录)等。前两部分通过注释、大意、评析分别解说了六十四卦原文及与之对应的《彖》《象》,注释通俗易懂,力求回归原意,评析联系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切实有用。第三部分择取《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精华部分,重在注释和大意。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基本典籍《大学》《中庸》的导读本,侧重于将其作为语文教育经典进行解读。全书由导言、正文和附录组成,其中正文分两编,附录共两篇。导言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大学》《中庸》的内容、流传、价值等基本情况,特别强调了这两本经典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思想发展的深远意义,说明了《大学》《中庸》中体现的古代教育的宗旨、方向、
《论语》为“中国历代语文教育经典丛书”中的一册,面向以中学教师和学生为主的读者,以“语文教育”为切入点,对《论语》进行难易适中的解读,扩展一线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本书内容包括《论语》全文,有全书的导言,各章节都有“注释”“大意”“评析”等栏目,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提高对《论语》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能向学生较准确地
《写给小学生的论语》精选《论语》中的优质内容,以小学生能看懂的语言讲解《论语》的经典,解决困扰小学生们的“怎样才能学习好”“怎样与朋友融洽相处”等的现实问题,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父母想说给孩子听的道理很多,但是比起长篇大论的说教,让孩子读读《论语》会更有效。对于生活在当代、为未来感到困惑、为工作生活而烦恼的现代人而言
本书在经典的解读上体现了三个特色:一是贴近文本,让文本自己说话,而不是借文本说自己的话。二是突出儒家文化的精神,区分君子儒和小人儒。三是反思儒家文化,认为儒家文化必须现代化。本书是由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具有鲜明的课堂特色。语言通俗流畅,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启人哲思。
《易传》谓黄帝尧舜之功在“通其变”,今经大变之后,何以通其变?对此问题,近些年来,有所思考,形之文字;今加搜集,结为《论学统复建》,分三部分:卷一检讨近世儒学在西方神教、学术冲击之下求变发展之路,斗胆辨析先贤之得失;卷二探寻当此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中国思想摆脱欧美范式、接续自家学统、以谋自主创发之道;卷三思考今日教育体
本书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本书聚焦于公认出于庄子之手的内七篇,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释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探寻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