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孟子思想,就像一服良药,救治了自古至今无数迷惘的心灵。本书以汉字为媒介,通过说文解字去了解孟子的思想,带领读者穿越2300多年的时空,回望孟子的时代,探寻孟子的童年,感受孟子的善良,品味孟子为修身养性与治国理政开出的药方。
本书收录杜维明先生2017年10月主持召开的“统合孟荀与道统重估”会议论文,以及会后部分学者与此相关的论文,其基本主题是“统合孟荀与儒学创新”。论文主要有:李泽厚《举孟旗,行荀学——为〈伦理学纲要〉一辩》《为什么朱熹式的性善说在中国传统中一直占上风》,杜维明《统合孟荀与儒学“第三期”》,杨泽波《仍是一偏:论李泽厚先生的
本书据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5年重印《清经解清经解续编》所收《易经异文释》进行整理。李富孙《易经异文释》又称《周易异文释》,完成于清道光元年(1821),在李氏生前没有印行,光绪年问王先谦编《皇清经解续编》始将其收入。《皇清经解续编》于光绪十四年(1888)由南菁书院刻印行世,第二年上海蜚英馆又据南菁书院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虽一生坎坷,但坚毅不屈,曾创办私学,招收并教育弟子,最终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已成为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其深远。
本书批判了西方把儒家伦理视为美德伦理的观点,并通过考察中国早期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和《礼记》等,论证了规则与美德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儒家伦理实现了规则与美德的统一,因而是一种更为完善的伦理体系。儒家伦理是“学儒”而不是“儒学”,即儒家文化中“笃行之”“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等注重力行的
如何轻松学到《道德经》的精髓?如何打破艰难晦涩的语句直达道学根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道德经》的智慧解决难题?……本书从《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出发,讲解每一章的核心要义,将晦涩难懂的原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达,把老子的智慧与生活、工作中的痛点、盲点相结合,转难为易,化繁至简。《道德经》的思想精髓与我们的惯性思维往往相
在儒家大传统中,孟子是孔子的义理、精神的重要传承者和光大者。他的学说和思想,对之后的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孟子研究院于2016年7月在山东邹城召开了“孟子的学说、心灵之道与公共生活”研讨会,围绕孟子的心灵之道与精神修炼、孟子的民意观、王道说与公共生活、孟子的形象沉浮和孟子学的历史展开、孟子
“天下之言性”是《孟子》中十分重要的一章,但向来被认为难解,历史上学者的解读也往往大相径庭。此章难解,就在于以“故”释“性”,认为“天下之言性者,故而已矣”。而天下之人如此言性,不论是孟子接受还是反对,反过来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都有着重要意义,则是毫无疑问的。因其主旨难以把握,近代以来研究成果凤毛麟角。该本书的创作基于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支柱,儒学思想既是传承千年的知识体系又渗透在东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是自成一派、源远流长的价值体系。本书从这两个方面,收集和汇总了世界各地对于儒学有深入研究的各国学术工作者,特别是国际儒学青年的研究成果,篇篇珠玑,从文化交流的层面,在全球范围内再现了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本书内容从当代儒学的学
《与道逍遥——老庄的道家智慧》是“中华传统智慧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解构和重建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浓缩了道家经典著作《老子》《庄子》,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做了客观详尽的系统性阐述,突出老子哲学和思想体系的主要方面。首先深入探讨“道”的核心内涵并深入剖析老子的辩证法以及庄子对老子哲学的发展和深化,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有无”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