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文化研究学术著作。本书以传统家训为切入点,以家训对儒学的传播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四个章节系统考察了在传统社会里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儒家文化在民间社会的传播及践行情况,归纳总结了传统家训传播与践行儒学的方式方法及特点,深入揭示了其传播与践行儒学的现代价值。其中重点阐述了传统家训在以儒学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流意识形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本书收录文章近20篇。其中经典研究版块主要探讨儒家经典,论文分别涉及到《易》《礼》《诗》和《孝经》;儒家文献版块主要从文献的角度来探讨儒学;还有儒学论衡版块,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儒学问题,是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最后是蜀学大家的版块,主要牵扯到巴蜀地区的学术和学人。当然,限于篇幅,还有更多的优秀文章,未能在《儒藏论坛》第十
本书为中华经典名著《老子》的今注、今译和解析本。内容包括:(1)解题。阐析《老子》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重要观点和逻辑结构。(2)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段,并加以标点。(3)今译。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直译。(4)注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原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作注音、解释。(5)评述。先用一句话对每段原文的主旨加
本书为中华经典《大学》《中庸》的今注、今译和评述。内容包括:(1)解题。阐析《大学》《中庸》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重要观点和逻辑结构。(2)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段,并加以标点。(3)今译。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直译。(4)注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原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作注音、解释。(5)评述。先用一句话对每段原
《庄子》以其高远深邃的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庄子》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庄子注疏通义》,本于先秦流传的《庄子》,原于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基于唐初成玄英的《南华真经疏》(《庄子疏》),既是三种《庄子》文本的通览,也是三个庄子思想的通识,结合历代庄子注家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影响力源远流长,甚至延伸到了海外,对世界哲学、文化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本书以让读者读懂道德经为目的,以图文漫画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言简意赅地解读了《道德经》,以81个问题为引,带领青读者徜徉中华传统哲学中。书中配合81个问题,设置了原文、注释、
《周易》被誉为“第一国学”“群经之首”,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最具代表性的段落近百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读者关心的内心话题,
本书着眼于对现代社会生死问题凸显的现实关怀,从发掘中西方生死智慧获得身心安顿的思想资源出发,对于先秦儒家和早期基督教的代表性人物孟子和圣·保罗的生死伦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秉承融汇东西方生命学问的开放胸襟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分别从两位思想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人性论根基、生命价值和生死超越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
《敬和堂集》十三卷,明许孚远撰。许孚远师从湛若水弟子唐枢,承其笃实之风,又会通王守仁良知之说,标举“讨真心”与“克己”,对当时阳明后学游谈不实之流弊多所匡正,以存养与省察相须并进为必要工夫,在晚明学界独树一帜,对刘宗周之学尤多启迪。其著述除文集《敬和堂集》外,尚有《论语述》《大学述》《中庸述》《九谛》等,皆罕有流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