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发展繁荣、宋人生活美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问题,是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古今转变的过渡阶段,它所要阐释的是古今、中西、雅俗三个维度的变化;现代文学承接近代文学,更多地着眼于文学的整体发展,以及各类文体形式的演进。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期,由传统文学语言向现代文学语言过渡阶段所涉及的语言文字变革,以及传统文体在现代新质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的经典著作,其思维结构和话语方式最富于民族特色——理性与诗性相结合。《文心雕龙》既有逻辑性、体系性的一面,也有诗性的一面。二十世纪以来的“龙学”研究较多地关注其理论体系的一面,而对其诗性特征则研究较少。《文心雕龙》的诗性智慧是由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所决定的。《文心雕龙》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诗性基因
《文心雕龙》被称为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因其体大虑周而备受现当代学人推重。研究它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为龙学。在诸多译注本中,陆侃如和牟世金先生撰写的《文心雕龙译注》,因其注释准确详明、翻译圆融畅达而成为经典。这是一部融学术性和普及性于一炉的全注全译本,可以引领读者走进龙学的殿堂。
本书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文学和文献研究的论文,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重。 本卷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号,以对出土文献和文物、稀见早期文献的研究为基础,由精细研读文本出发,旁及相关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整合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被掩埋、被遗忘的部分的研究。其研究目的一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收入十四篇文章,讨论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即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情感书写。这时候,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风流才子”“有情人”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作者从文本、文化两个角度考察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一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修辞特点,另一方面考察这种写作兴起的社会原因,通过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1928年至1930年初的“革命文学”论争。这次论争参与方众多,涉及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的论争,左翼与梁实秋的论争,等等。本书以每章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方面。作者一方面重视域外资源对论争的影响,重点发掘了日本福本主
延续《闲话文人》《画家物语》《文人谈》系列,以现代文人的趣闻轶事、传奇人生为主题,既有对钟叔河、流沙河等文化名家作品的阅读赏析,也有闻一多、梁实秋、台静农等文人大家的奇闻异事,这些文人也是当下读书人群体关注的对象。阅读本书,读者会惊喜地发现,因为一篇文章中的某一点,引发对关联人物和事件的追索和寻觅,开启一连串的系列阅读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917-1949)”(16BZW140)的最终成果。本书用“双方面并置”的方法,从语义学出发,辨析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理念的分野及其在世界文学思潮中的具体表现,把现代中国文学的自由理念置于世界文学版图中,考察两种自由理念进入近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领域的历程及其对中国文学
本书是国内评论界资深评论家房伟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专著,是新时代新语境下文学批评家的见解盛宴。本书将其新时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精选结集,强调现场感和当下性。以其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对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