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园林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园林景观体系,唐代是园林完成审美建构的关键期。同时,唐诗保留了大量的构园史料,唐代文人的景观审美及其诗歌吟咏在唐代园林景观的审美建构中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唐诗是景观审美生成的重要促发媒介。本书围绕“唐诗”“园林景观”“审美建构”展开,分析了唐代园林
中国传统传记因蕴藏丰富史料、伟大人格与民族精神,是赓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古典文学、学术史视阈下的传记研究,本书以西学东渐前后为切入点,并非将近三百年之大变局简单分为前与后,而是以西学东渐前后的传记之争为起点,呈现古今对传记诸多维度的争论,着力探寻西学东渐前,中国传统传记体用特征及文化内涵。
本書爲上海覺群詩社成員的詩文及研究評論集,分爲先哲遺音、春申存稿、時人新詠、騷壇揮麈、書山發藏、藝文序跋六個部分。内容包括歷史學家韓國磐詩詞集,覺群詩社成員近年創作的詩詞作品,陳允吉《唐詩入門小議六題》、劉永翔《讀馮夢龍輯〈掛枝兒〉〈山歌〉》等詩詞鑒賞及研究論文,此外還有覺群詩社成員所寫序跋文章。本書集一時舊體新聲之大
该选题是唐诗鉴赏普及读物。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作者瀚海拾珍,选取唐代大诗人的名篇佳作,进行文本细读,将唐诗与唐人生活结合起来品读诗作,并对当代名家解读唐诗的著作悉心品评。作者品诗善于由小见大,既细致入微,又能收放自如,宏通阔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经典,需要对经典的阐释,也需要学习阐释经典的方法。深厚的文史
杂传,又称别传、杂传记、传记等,因《隋书·经籍志》首录而得名。汉魏六朝杂传,即汉魏六朝时期正史以外、与列传相类之传人篇什,古人多目之为不经之谈,但后世演化为小说、传奇、志怪等,具有文学、史学的双重价值。本书作者熊明竭十余年之力,从各种古籍中辑录西汉之始(前206年)至隋亡(618年)之间的杂传四百余种,主要依据作者或传
赋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产生于战国时代后期,盛行于汉朝。二千多年来备受文人学士和人民大众的喜爱。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唐宋后逐渐式微。为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作者满怀热情,广搜博采,编著了《读赋谈赋》这部文学理论读物,供各个层面的古典文学爱好者学习和参考。本书从八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介
《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
本书内容讲述:一千个人读红楼,就有一千个《红楼梦》。红学大家眼中的《红楼梦》是高不可攀的,大到历史背景,小到故事情节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导演眼中的《红楼梦》可以是王扶林导演版少男少女的嬉笑怒骂,也可以是李少红导演的将戏剧与电视剧结合的青春男女;《红楼梦》爱好者眼中那更加是多姿多彩了,有研究曹雪芹的,有研究癸酉本的(
本书选取从北宋到当代(下限可以断自清或民国)的“江西诗派”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作品约200首。每首按照作者简介与江西诗派渊源、作品简注、历代评价和“知人论世”的创作背景、诗歌鉴赏(偏重赏析江西诗派风格特点)的体例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的赏析。力图通过对“江西诗派”经典作品的选读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品悟“江西诗派”作品的风貌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较多创作排律诗的诗人。本书辑录白居易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共204首,将这些诗作分别按照创作年代先后进行排序,并对每首诗给以解读,力求揭示诗作的思想情感意蕴及艺术风格特色;以编年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白居易排律诗创作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