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设立栏目有:中国语言学的自主创新、特别转载、学术思想研究、学术讨论、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文献学、语法学、词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从2003年创刊至2011年每年一期,2012年开始增至每年两期,分别于每年6月、12月出版。本刊的口号是:“植根民族的土壤,建设自信的学科。”本刊的选稿标准是:原创、科学、严
避讳学是学习、理解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知识。本书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书中列举了八十多个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情况,以及与避讳相关的问题,厚积薄发,言简意赅,文字通俗易懂,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近代开始以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
“诗文里的广西”丛书精选广西秦汉至现代的诗、词、曲、散文等作品,结合史料考据,挖掘诗文背后的故事,对广西的风景、习俗、人物、物产、历史等进行生动细腻的描述,展现广西丰富独特的人文历史底蕴。丛书包含5分册,各以经典诗句或名篇佳句作为分册书名,以随笔的形式写作,文字简洁优美,并配景物图片、书影等相关资料,增进读者对广西历史
《中华民俗大典·北京卷》为《中华民俗大典》系列丛书之一种。根据丛书段宝林主编制定的框架结构和撰写提纲,全书共十章,近90万字,涉及北京地区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节日民俗、物质民俗、生产民俗、社团民俗、信仰民俗,等等。本书具有如下鲜明特色:一是在研究范围上兼顾了整个北京市的城区和郊区,反映的是真正意义上整个北京市的民俗
本书记录广东境内各民系、各民族的主要民俗事象。全书共分五编,首先按三大民系,即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分为三编。其它民族,主要是世居广东的瑶族、壮族、畲族、满族、回族,以及水上居民,以及风俗习惯自成体系的凤凰山民俗、雷州半岛民俗、经济特区新风俗等,合为一编。各编先概述,然后分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岁时节日,社团组织
《中华民俗大典·广西卷》,是商务印书馆《中华民俗大典》丛书中的一部,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主编过伟、过竹。书稿的涉及的民俗内容丰富,资料价值很高,是一本质量比较好的民俗类参考工具书。《中华民俗大典·广西卷》修改稿共有大约80万字。篇章目录结构按照社会存在结构类别调整为:一、物质民俗。二、节日民俗。三、礼仪民俗。四
《中华民俗大典·澳门卷》,主编胡国年,约95万字,是一部澳门民俗集锦。该书首先概述澳门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接着是主体部分,涵盖岁时节令风俗、衣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渔业和渔民习俗、社团民俗、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医药卫生民俗、民间游艺民俗、博彩娱乐、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澳门民俗民间文艺采录和研
色鲜明,特别是勾蓝瑶、扶灵瑶、清溪瑶、古调瑶等“四大民瑶”保留着丰厚博大的文化遗产。《江永四大民瑶》以史实记述、文字描述、图片呈现相结合的形式编纂,分区域概况,社会与政治,生产与经济,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文体与艺术,生活与风俗,宗教与信仰,岁时与节庆,旅游观光,人物名录,大事记,附录等十二个篇章,全面介绍江永四大民瑶
书稿以迪庆州的跨民族舞蹈艺术(“阿尺目刮”舞和“热巴”舞)及寿国寺建筑为观照对象,结合著者在迪庆州进行田野调查的相关考察经历,选择迪庆州各少数民族间的“互动”和“交融”作为核心讨论主题。从纵向时间维度上探讨舞蹈及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及文化元素,再借助地域空间维度分析上述事项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流变和互构。试图通过分析
本书内容包括“日用皆道——年的艺术”,收集整理了传统“中国年”相关的一些文化样本,通过时空、仪礼、器用、娱戏、馈赠五个板块呈现传统年俗文化。“张灯结彩——春节的视觉”邀请了山东工艺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师生,将中国传统年俗符号进行提炼创新,“大过中国年”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