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影观念的变化与时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的条件及其嬗变转换存在紧密的联系。对电影的本体性认知,是在跨学科和多纬度语境中,不断获得审美能动的变化,构成自己特殊的历史内涵。《中国电影通史(套装1-2册)》采取以时间段落为纲的通史方式,根据中国电影发展过程演进划分为十章,梳理在不同阶段表征电影审美文化的
本书选取具有文化传统和时代特色的家庭伦理剧、谍战剧、年代剧、续拍剧、网络剧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审视中国电视剧重要类型的发展状况,总结主流国产电视剧的独特创作规律,探求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的长远发展。彰显电视剧的中国特色和深厚审美文化底蕴是本书的主旨。
论述新时期电影文化的扛鼎之作,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和电影批评的必读经典!本书涉及的电影现象贯穿了中国新时期20年历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经过1980、1990年代之交的无地彷徨,绵延穿过整个1990年代,终了于新世纪将临未临之时。这是中国社会历史性转轨的20年,电影作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意
《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从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视角,详细解读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人事掌故,以及思想与形制的演变。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为题,借历代导演、女演员、古龙、译制片等特定主题,以线带面铺陈中国百年影史的完整风貌;影人部分以“以人为本”为题,对大陆、台湾、香港等地不同世代的电影人代表进行精描
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包括制片、发行、影院及电影的其他相关产业都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阶段,而且享受到了行业繁荣带来的红利。然而,这个黄金十年只是个开始,中国的电影院投资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远远没有饱和。本书提取了电影院开发与运营环节的一些核心内容,介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电影院的开发、设计思路
《中国电视剧农村女性形象研究》一书试图秉承“美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整体研究”的理念来进行电视剧农村女性形象的多维分析与文本阐释本研究。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将农村电视剧女性镜像的意识形态与生产机制同社会语境发生逻辑勾连,从而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与裂痕。以农村女性形象镜像策略为核心,沿着时空的转换展开内容的框架建构
郭敬明主编,以原著小说和电影《爵迹》为载体,编剧猫某人和ZUI世文化作者陈奕潞书写电影拍摄日常、后期制作等,全方位还原国内全真人CG电影制作全过程。十一位主演和导演郭敬明拍摄现场采访问答,讲述他们对所演角色的理解,对原著《爵迹》的解读,以及拍摄电影过程中的点滴细节、电影拍摄心路历程、参与《爵迹》制作的感言。既有真人海报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美术设计方向指定教材。书中对电影美术创作的发展历史、设计要素及制作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围绕场景设计、人物造型、道具陈设等核心要素做了抽丝剥茧般的细致研究。针对美术设计中*关键的场景部分,作者辅以国内外经典影片实例及上百幅图片一一解析,如《海上钢琴师》斗琴场景、《金刚》影调氛围分析等,还包
《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书中穿插以数百
本书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推出的针对纪录片领域的年度发展报告。CDRC对全国纪录片领域的生产、传播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针对中央电视台、各省级频道、各专业频道、纪录片院线传播、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以及民间纪录片的现状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大量一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并与相关部门的专业数据进行对比印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