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三论》汇集了德国著名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关于艺术研究的三部经典名篇,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具体包括《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1939)》和《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本雅明终其一生的理论努力就在于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去阐释和解读精神生活中已经和将要出现的嬗变,这也是本书的
作者习练书法多年,造诣颇深,《燕园论艺:艺术与人生的对话》可视为其个人“谈艺录”。书中所论以中西书画为中心议题,分为东西艺品、师友雅品、浮生静品、翰墨清品、萍踪闲品五部分,集中而全面地分享了对中西书画技艺和作品的精细论述、习练中国书法的经验和思考以及雅集师友的交游与切磋,更是重墨表现了作者的鉴赏心得和艺术感悟。
我们平常所谓的眼红、苦黄的笑、吓得脸都绿了、气得面色铁青或白得跟纱布似的,都不是偶得之语。颜色,也绝非无足轻重之物。它承载着人们日常遵循却毫无感知的禁忌、偏见,颜色里存在着的隐含意味,影响着周遭环境、我们的行为举止、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想象。颜色的动荡历史,讲述着人类思想的变迁。艺术、绘画、装饰、建筑、广告、消费品、服装
由上海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委员会编写的《艺术欣赏(美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试用本)》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直接依据,以现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材的弊端为突破口,积*学习并借鉴国外职教课程、教材改革的有益经验,以实现办出职教特色的根本目的。在充分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
艺林观点
《艺术文化评论:表演研究·身体美学》以“表演研究·身体美学”为主题,涉及古今中外的表演艺术和身体美学,既有对梅兰芳的戏曲表演、“样板戏”的意识形态效果、镜像美学的探究,又有弗洛伊德、马克思、尼采等大师对表演理论的借鉴、影响或阐述,还有对生命美学、身体意象以及身体与新媒体关系的探讨。对于艺术史论、书画艺术、中同茶文化等专
本书是《傅雷译作全编(注释版)》丛书中的一本,收入傅雷先生翻译的丹纳作品《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它不仅对美学提出了科学的见解,而且是部艺术史通论。它并不采用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的见解梳理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少见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使人读来兴致盎然,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