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分析》基于影视作品分析的认知过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写作各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避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讲授、相互隔离的状态,以大量感性的实例开启项目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习的方向;然后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这些感性实例进行分析,引出知识点内容;再通过知识链接模块给学生较为系统
中国电影因其独特的建构与想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影像话语和系统的媒介建构,沉淀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记忆,并凝聚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自我民族史志之一。中国电影国家形象的想象与建构基于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式的建模。它以1978年新时期以来的35年(1978年—2013年)作为时间区间
学习微电影拍摄技巧,掌握微电影制作经验,学习微电影剧本创作,把微电影培训班的课程搬到自己的家里来,就是本书的目标。做更好、更专业的微电影教材和微电影教程是我们团队的共同目标。作者以37部经典微电影、短片为蓝图,通过手绘和分镜图把影片还原于纸面,教会读者学习、分析流行微电影的成功要素,从微电影的摄影、构图、节奏、大纲、叙
“与银幕面对面,就是与自己面对面。” 巨匠黑泽明生前曾选出100部他喜爱的电影,从默片时代的《残花泪》到北野武的《花火》,横跨20世纪,囊括教科书级的影史经典和赏心悦目的类型佳作:《淘金记》《偷自行车的人》《四百击》《群鸟》《哥斯拉》《安妮·霍尔》《教父2》《龙猫》……以凝练犀利的点评带我们发现电影的魅力。百部影片的
佐藤忠男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电影学者,有着长达六十年的电影评论与研究生涯,德高望重。《日本电影史(上中下)》是他倾注毕生心血的集大成力作,构思四十载,执笔二十年。首版于1995年由岩波书店出版,问世后得到了各方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每日出版文化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等重要奖项。此后,根据新发现的影像资料和近的日
这是一本导演的案头必备书,好莱坞明星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深入解析了导演和演员在合作当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导演在纷繁的片场保持头脑清醒,向演员提供精确、细致的指导。同时,书中列举了导演经常遭遇的困境及对应措施,帮助你搞定难以沟通的大牌演员,掌握好激励演员的尺度分寸,避免陷入反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电视剧*政府奖飞天奖获奖的优秀剧目进行鉴赏与批评。飞天奖(原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创办于1980年,于1981年开始评奖,到2014年已举办了29届。本书选取每届飞天奖的部分获奖剧目,对这些作品从主题表达、故事编织、人物塑造以及摄影制作等多个维度进行艺术分析与解读。该书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发展三
《中国艺术学文库·艺术管理文丛:中国早期电影管理史(1896-1927)》以中国早期电影管理为对象,将视野聚焦于1896-1927年之间,力图探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方革命政府、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电影管理活动,揭示出包括管理机制、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及管理效力等在内的中国早期电影管理的样
《电影理论自修课》一书深入浅出且不失广度地介绍电影理论,蕴含清晰的定义运用和对复杂概念的简洁解释,全书共分15个章节,通过理论与片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洞察电影理论中的主要争议领域。书中的思考与回答环节鼓励读者与理论概念进行衔接,同时也对饶有影响的文章进行扼要的总结,又不至于把重点过于简化。此外,书中的理论涉及心理学、
作为一部可读性强的入门教材,《世界电影史》不仅论及多年来重要的影片、导演及电影机构,而且也考察了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技术和接受。这部教材按历史顺序分为四个部分,以技术的变化为时间轴:第一部分考察1895-1927年的无声片时代;第二部分从声音的出现开始,从1928年到1950年;第三部分从1951年到1977年,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