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是作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于今日的文字集合,是作者学术生涯的总结。分汉字认知、简牍馀话、金文零拾、尚书学记、考据杂志、石刻丛语、序言前言等几部分。书中文字,依托中国文字与应用中心各类数据库而完成,其相当部分是未经发表文字。业已发表者,也大都经过了重新订补。
本书收录作者2012年以来商周金文及青铜器方面的论文。前12篇属于金文研究,偏重于立足金文文字的构形系统和形义系统,从时代和地域两个维度,来讨论相关的字际关系、文字构形、金文文字形义系统的演变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后7篇属于青铜器学的研究范畴,有器名考释,器物研究以及青铜器学著作、图录的研读笔记内容。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同羌语支语言也有关系,可分为西部、东部两个方言。本书选取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4本东巴经,以西部方言区的丽江大研镇纳西语为读经语言进行了标注。这4篇语料分别为《炙羊肩胛骨卦》、《医药之书》、《超度死者规程(之二)》、《用六十干支占卜》。语料虽为东巴经,但因其类别分属卦书、医书
本书聚焦梁河阿昌语的濒危状态,从语言本体结构的衰变和语言功能的衰退等方面对梁河阿昌语的濒危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就梁河阿昌语的科学传承与有效保护提出建议。本书能够为语言接触及语言濒危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及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由《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先生与《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先生联合编订,是《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的最新修订版,内容更加详实完备。出版物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因此,编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首先要熟悉语文法规。本书选编了几种重要的语文法规,并整理了出版物中高频语言文
泰语量词的语法分布与语法功能
《西夏音韵辞书音同解读/西夏学文库》为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西夏学文库》(第三辑)之一。《音同》是西夏时期刊印的重要辞书,是我国中古时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经典文献之一。《俄藏黑水城文献》公布的《音同》有甲、乙、丙、丁四个版本,全书介绍了西夏文的声母和韵母,逐一解读《音同》新版本和旧版本,并对新旧版本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东乡族群众的交流语言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乡语的使用人口、使用范围都在逐渐缩小,其语用功能也在同步衰退,濒危语言特征已显露,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加以挖掘、记录和保护。有鉴于此,本书基于东乡语使用状况的调查,以及对相关东乡族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征集,
在历史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蒙古语阿拉善话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其发音既有蒙古语的共性特征,也表现出特有的个体特征。《BR》本书基于对语音多模态研究及蒙古语语音声学和生理研究现状的概述,通过语音信号、EGG信号和EPG信号,探讨、分析了蒙古语阿拉善话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征、松紧元音的嗓音特征及浊辅音的嗓音特征,以及
本书主要内容为近代藏语方言的发展史,共由五个篇章构成,以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论和藏语传统的语法相结合的形式,重点梳理了三个时间段的藏语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