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建设。有了好的家风,才会有好的社风;好的家风和好的社风,奠定好的国风,自然也就会有好的世风。 鉴于此,中国商务出版社联合建坤慈善基金会策划出版了我的爸爸妈妈丛书之《亚圣薪火》,旨在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家文化,促进优良家风建设,促进家庭
战火燃青春
本书记录了老北京的历史、地理、气候、名胜、民俗等诸多内容,为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堪称一幅民国时期北平风俗的清丽画卷。
《北平市井》为作者上世纪40年代末由北京迁居台北后,连载于台湾地区报刊上的故都往事回忆录,是一本回忆老北京风物人情的专题之作分三章,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业态、市肆、庙会等诸多内容。为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
本书是一部讲述了作者从北京大学毕业到宁夏工作数十年经历的文章选集。主要是作者在《宁夏日报》任编辑、盐池劳动工作和到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教书的工作经历、生活细节,人生感悟和经验介绍,其中有对作者关爱、帮助的工作领导、劳动挚友的人物描写文章。书中还收录了与作者有过多方面接触的一些友人、学生的回忆短文,书稿所选文章大都取材
本稿是当年插队江西万载和高安(宜春)两县的上海知青的集体回忆录。全稿又86片文章组成,主要是些他们当年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赴该地区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生活和劳动、学习情况。文稿没有涉及文革中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对历史人物也未涉及,更没有评论文革的是与非,而是以当事人的生动笔触回忆了他们与当地农民兄
《王蒙文学回忆录》收集了王蒙回忆自己文学生涯的一系列文章,包括回忆性的散文随笔、杂文、创作谈、访谈等内容,不仅记录了他与文学的故事,还还原了他永攀文学高峰的历程,体现了他对文学、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以及王蒙的文学观、创作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文章,处处流露出世事洞察的达观与智慧,表现出特有的诙谐与严肃,又不失赤子
本书是西北大学中文系78级同学们集体编写的纪念入校40周年相关的回忆文章,包括《一波三折大学梦》《1978年我上了大学》《我的1978》《枯木逢春--从1968到1978》《一波三折高考路》等。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用藏、汉、英三种文字,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作者在西藏那曲工作期间的一些真实经历,如作者下乡、出差、交朋友或单位的一些经历等,文章真实诙谐,但不乏真知灼见,值得细细品味。本书是一部关于老西藏的生活故事集,全书用100个小故事,记录了作者在藏北那曲地区12年的工作生活经
故乡之眼充满了希冀,温馨而清澈,不论你走多远,爬多高,都会给远方之游子以力量与审视,令你低调做人,小心办事,兢兢业业,为官为人。心怀敬畏,将凡人举过头顶,淘一口深深的军事文学之井、世相之井、人性之井、情感之井、文学之井,蘸着这些淘出来的清澈之水,或泼墨大写意.或工笔描绘,或白描勾勒,写出普通百姓在圆人生梦过程中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