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区域城镇化发展,以“空间”为切入点,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以探索城镇化发展规律、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为目标,按照“格局—过程—机理—响应—路径”的思路,采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GIS可视化表达、遥感影像解译等多种方法,试图从人地关系角度揭示城镇化发展格局、过程及其内在机制,探究其与经济、社会、生态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在率先研究和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际成果。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上海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加快了郊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工业重点向郊区转移、基础设施重心向郊区转移、经济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战略,使上海郊区农
本书旨在构建住房支付能力框架体系,从而为研究住有所居问题提供理论工具。第1章和第2章研究影响住房支付能力三因素(住房成本、非住房支出和收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第3章研究个别家庭支付能力度量、不同家庭居住贫困加总;第4章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理论探讨合理房价;第5章提出提高住房支付能力的政策建议。
目前,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加强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但是,公租房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数额巨大,如果全部使用政府财政资金来建设,将会对政府财政产生巨大的压力,同时可能还会占用政府在其它民生领域投入的财政资金,从而导致政府在其它公共领域投入资金不足。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计划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终使其覆盖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房子的话题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房产税、学区房、限购等话题,都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对于土地和房子,我们有着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执念。本书作者徐远是北京大学的老师,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做各种城市调研和企业研究,对于房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本书分为房产配置,
本书对于我国PPP模式和当前的PPP政策体系与法律框架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PPP项目的实操流程进行了细致阐述,涵盖了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关键环节,为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方、研究机构快速准确地熟悉PPP的基本理念与发展历程,系统全面地了解PPP模式的设计与运作提供了较为专业的指引和技术支撑。
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9+2”的11个城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整体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总人口约6800万人,不足全国总人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
本书为山东社会科学院主编的《20世纪前期乡村建设文库》丛书之一种,本文库主要收集20世纪前期国内著名的学者关于乡村建设的著作,有梁漱溟、千家驹等人的,共10集。本书为第八集,收集了20世纪前期著名的乡村教育专家梁漱溟以及当时著名的乡村建设专家们的论文。本书是梁先生等人的早期著作,由山东社科院负责解决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