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编蔡的系列江河志书,它是高度密集的黄河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科学的、浓缩的黄河资料集萃。《黄河志》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黄河志》共11卷,800多万字,编纂和出版历时15年,参与编写人员多达500多人。在编纂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如:如何制定编写原则、如何安排篇目结构
《东光历史简编》共分为13章,前一、二章概述了东光县的自然概况、先秦时期的东光境域。后十一章分别叙述了秦汉、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北宋、金代、元代以及明代、清代不同时期东光县的行政管理、财税经济、重大事件及历史名人。该书还搜集、创编了以往本土文献不曾加以记载的许多史事、史料以及历史名人生平传记,提出了许多与东
本书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编写并翻译而成。从省情概况、灿烂文化、历史名人、经济建设、旅游名胜、投资环境、社会事业、发展前景等维度,解读了安徽独特的地理魅力和人文风情,完美地展现了安徽历史文化的风貌。既展现了皖南文化的妩媚,又展现了皖北文化的粗放。书中介绍了多地具有代表性的名胜景点、文物古迹,讲述了安徽历史名人典
本书是广西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中的一本。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全景式反映乐业县革命老区人民为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的历程,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乐业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了老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本书的出版,旨在开发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深入开展革命史传统教育,讲好老区故事,展示老区
本书从地名故事、民俗奥秘、民间信仰、县域风情等不同角度,对陕北地域文化进行了分类描述梳理,呈现了立体生动而又特色鲜明的陕北。
《当代上海研究论丛》是当代上海研究所一个品牌(课题)项目,迄今已编辑出版发行了4辑,每辑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以上海为主,面向全国地方志系统的征集稿件,收集的论文作品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研究价值。本辑的主题是重大事件志编纂研究兼及地方志理论和编纂实践类的论文,由上海地方志的大力支持,编录了约30篇文章(论文),共30万字左右
本书共三部分:热血豪情慨而慷、黄河儿女多奇志、诗情画意黄河图。收录《滚滚黄河见证八千晋人当红军》《黄河岸边的摩托声》《黄河边的歌声》等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姑苏古城是苏州最靓的品牌,是最江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书稿聚焦苏式生活,汇集了一大批苏州文史学者、作家的文字,全书文章共计15篇左右,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入手,展现苏式生活的特点。文章内容大多围绕姑苏区展开,但又不局限于区的概
《[嘉靖]应山县志》三卷,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本志记应山沿革,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前有《序》,下卷后有《后序》,无目录。卷上含建置沿革、分野、疆域、风俗、山川、户口、土产、赋役、城池、武备、古迹、职官、科第、人物、祥异等门。卷中为艺文门上诗目。卷下为艺文门下文目。《[康熙]应山县志》七卷图一卷,清康熙十二
《[民国]英山县志》十四卷首一卷,徐锦修,胡鉴莹等纂,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印本。牌记镌:“民国九年重修英山县志毛青云堂梓。”本志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辑,由湖北省图书馆彭筱溦负责整理。志分十四纲:地理、建置、赋役、学校、兵防、外交、交通、实业、秩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杂类,凡九十六目,除十三、十四卷外,每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