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治理体系研究,由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概述、导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历程分析、核心·乡村党建体系建构与管理、支撑·乡村法治体系建设与管理、根基·乡村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保障·乡村卫生与健康体系建设与管理、关键·乡村教育体系建设与管理等七部分组成,对乡村振兴治理体系的整体建构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以
2019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建立农村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政策是农村复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制保障。《城乡关系演变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城乡关系演变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经营主体
全书共分15章,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前7章为土地管理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从土地管理的概念、学科体系、基本理论、历史发展、管理体制和管理政
本书基于2007年和2012年内蒙古和河北省502户马铃薯农户的面板数据,对马铃薯生产中的能源投入结构及能源强度,影响能源投入需求的因素及其对生产和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除了测算马铃薯生产中的直接能源成本和消耗量,还测算了马铃薯生产的间接能源成本及间接能源消耗量,并分析马铃薯生产的能源成本及能源强度;其次,构建超
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研究主题,以AmartyaSen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进行系统性的探索研究。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在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接着,通过在AmartyaSen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下阐释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户发展这一
《中俄农业发展报告2019》从六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主要包括: (1)中俄农业发展状况,从总体评价、农业生产情况、农产品价格与市场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分析和评价; (2)中俄农产品国际贸易,梳理了中俄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贸易关税与政策等相关内容; (3)中俄农业和农村政策,论述了中俄财政支持农业政策、农业农村金融政
本书将缅甸、泰国的水稻种植、生产、加工和贸易作为案例分析,来探讨农业生产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关联性,考察缅泰稻米产业240余年的动态历史进程。其运用交叉学科理论开展缅泰稻米产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国内少有的一部将农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方法深度融合的专著。本书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一定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对经济的发展、生态的建设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书从林业发展及植物保护方面讲述林业的发展与实践、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森林营造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技术等内容,在林业发展与植物保护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针对实践通过全面的解读和
本书是《中国棉花产业概况》的法文版。棉花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大田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主要原料。据估计,棉花产业涉及全球人口高达30多亿,是一个产业链条极长、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极高、贸易度和依存度都极高的“三高”大产业。全书共6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分别为:中国棉花生产发展,全球棉花生产、贸易和消费,中国棉花栽培技术,中国棉
本书主要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含义、我国乡村振兴现状及与解决策略、乡村振兴规划与行动纲领、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规划、村庄规划与乡村旅游、乡村综合开发与田园综合体等方面内容。书稿在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借鉴了国外城乡融合发展之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在进入新时代的全新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实现中国特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