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本书共五章节,内容包括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与现代性的另类探索,帝国及其对现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性的新探索,新自由主义与新型全球化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八个问题,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撰写了《从
价值体系进化论
2010年度台湾研究优秀论文评奖结果,于2011年7月在北京揭晓。经评奖委员会委员对申报成果进行匿名评审并投票,评出2010年度台湾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7篇。由周志怀主编的这本《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2010卷)》收录的就是这22篇论文,内容涉及:两岸关系中的文化认识问题;台湾地位的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性研究》以创新性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本质的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创新的背景和条件、理论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创新方法和总结提炼出的创新理论。通过这一研究,以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构建一个具体生动而又
本书核心观点的论述,以党的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和党的重要文献为根据。参考和吸收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等相关内容。本书由陈俊宏著。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发的《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学院推进科研创新,学科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集19篇文章,系2009-2010年度57项结项课题中的优秀成果,包括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参政党民主监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宗教工作、社会主
与幸福同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从“社会本质论”“社会发展论”“社会和谐论”“人民史观论”等四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集体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理论创新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重点研究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何看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科学地看待当代世界
该书在尊重实践、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传统社会主义认识与当代社会主义现实发生碰撞时,当社会主义发展从理论变为现实以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式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