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系列图书“二战回忆录”中的一本,主要讲述了1941年1月至6月二战事态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世界格局发生惊人变化:德国撕毁此前的边界协定,对苏联宣战。由此,苏联、英国、美国全面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德国。战争双方在巴尔干、北非和横贯整个中东地区的开阔地带逐鹿厮杀。作者用当时自己用以指挥作战和处理英国政事的一些指令、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二战初期自己作为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在德国对英国发动致命攻击之际,在缺乏外来援助的情况下,率领全英国人民英勇奋战,共同度过了战争的最困难时期。其间,英国人民虽然孤立无援,却始终坚守堡垒,顽强抵抗德国飞机不分昼夜的空袭。北非形势更不容乐观,意大利人也乘机不断蚕食北非国家。在这种形势下
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二战后期,在结束意大利战事之后,各盟国之间审时度势、密切配合,精心拟定了向纳粹德国展开总攻的最终战略。从德黑兰到罗马,各盟国首脑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紧凑而富有成效的会晤,推动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大致确定了战后世界版图的划分。与此同时,在南斯拉夫、希腊及缅甸等地,战争仍然在艰难地继续,然而,胜利的曙光已经初现
本书揭秘了梵高和高更1888年10至12月在法国南郊阿尔勒一座黄房子中同住的点滴,利用大量的信件和新证据描述他们交流争论、共同吃饭、饮酒休憩和作画的种种细节。
本书从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的童年讲起直至其逝世,但主要的篇幅放在了叶利钦步入政坛之后,尤其对他在出任苏共莫斯科市委书记之后的政治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着重讲述了叶利钦与包括戈尔巴乔夫、亚纳耶夫、卢日科夫在内的许多政治家之间的博弈与合作。通过麦德维杰夫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十分鲜活、真实的叶利钦,既有他刚刚来到
本书介绍了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的经典设计、灵感来源和艺术精神。作为时尚界才华横溢的“坏小子”,他的个人魄力和远见卓识使他脱颖而出,铸就了时尚传奇。他每一场动人心魄的时装秀都会轰动时尚界。作为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时尚界的领军者,他是如何思考与创作的,他的态度又如何在设计中进行表达?本书通过简练、精准的
借着权威人士的言论提出论证的人,都不是在运用思维能力,只是记忆而已。——达·芬奇说到达·芬奇,人们想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天才”、《蒙娜丽莎》的创作者,但达·芬奇还是一个科学家。他曾写道:“画家必须努力成为全才。”他用大半生的时间,痴迷地探究自然界中的每一件事物: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是什么力量造
达尔文曾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的长期坚持”。终其一生,达尔文都备受争议。但他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史上的巨人,恰恰是因为他留下了一个迄今仍让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进化论。达尔文在五年航海生涯期间就开始研究物种的改变或进化,但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出版他的研究成果——《物种起源》,就是因为害怕他的理论会引起争议。
本书收录此前从未出版的哈耶克自述材料和访谈,详细地呈现了哈耶克的早年生活、人文教育和思想发展的进程。哈耶克在本书中不仅回顾了他人生中重要的片段、外部影响和时代精神,详细地阐发了其经济学方法论,提炼了他几部代表作的核心思想,回顾了他的思想与凯恩斯经济学的交锋,以及他后期对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探索,映射出一段波澜壮阔且成果丰硕
本书是为德国出生的父子——英国著名汉学家西门华德(WalterSimon)和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西门华(HarryF。Simon)所写的传记。作者以平实真挚的语言、大量详实权威的一手资料,呈现了西门父子两代杰出汉学家在1914—1981年近70年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贡献,以及他们在治学过程中与中国高校、中国学者及全世界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