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生态系统网络的联网观测研究及数据共享系统建设”项目的支撑下,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野外台站对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强化国家野外台站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丰富和完善国家野外台站数据库的内容,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决定出版《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丛书。同时,为了更好的推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湖泊湿地海湾生态系统卷:黑龙江三江站(2000-2006)》为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依据《指南》编撰,以整理、收集和共享三江站监测和研究数据的精华为宗旨,在对大量野外实测数据的统计汇编和精简编撰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内容涵盖三江站主要数据资源目录、观测场地和样地信息、近5年承担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意蕴》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之一。本书共六章节,内容包括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中国古代哲学的源流统绪、天人之学的生态模式和图式、生态伦理与生态实践观、中国古代哲学的若干特征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森林生态系统卷:广东鼎湖山站(1998-2008)》依据森林生态系统卷的编写指南编撰,按照数据来源清楚、原始记录连续系统、数据质量可靠、标准规范统一等原则整编。以整理、搜集和共享站监测和研究数据的精华为宗旨,对大量野外实测数据采取月统计、年统计或求平均等方式汇总,内容涵盖广东鼎湖山站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草地与荒漠生态系统卷:内蒙古鄂尔多斯站(2004-2006)》主要内容包括:鄂尔多斯站主要数据资源目录、观测场地和样地信息、近年承担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任务的数据资源目录及示例以及以鄂尔多斯站为依托发表的研究论文目录等。
《恢复生态学概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概括性地介绍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等有关概念,并总结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二是介绍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的恢复,然后按照不同生物群落分别介绍了退化森林、草地、湿地、海岛、农田、路域、城市、废弃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最后讨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内
林育真、付荣恕主编的《生态学(第二版)》由《生态学》(第一版)全面修订改编而成。内容包括上篇基础生态学和下篇应用生态学两大部分,由绪论和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9章共10部分所组成。每章前附有简明的内容提要;每章后附有相应的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森林生态系统卷:内蒙古大兴安岭站(2006-2008)》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大兴安岭站)依据《指南》编纂,以整理、收集、共享大兴安岭森林站长期监测和研究数据的精华为宗旨,在对大量野外实测数据的统计汇编和精简编撰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内容涵盖大兴安岭森林站的地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BellamyFoster,1953—)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最有创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复兴的主要建筑师”。《批判构建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对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是以现实的中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相比,福
由邬建国和李凤民主编的《现代生态学讲座(Ⅴ宏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性科学)》是根据“第五届现代生态学讲座”的主题报告,经过评审和筛选而编著的。作者多为国内外有关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现代生态学讲座(Ⅴ宏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性科学)》对生态系统、景观以及区域尺度上的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论题进行了阐述。这些论题包括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