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1360-1443),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成组时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本书搜集现存胡俨所撰诗文作品,通过精选底本、校本,审慎
本书共四卷,共二百七十余条。所记皆为宋代杂事,广泛记述了北宋时期朝野轶闻,对上至皇帝下至一般文人的生活行状颇多描述,对宋代政事、边防也有详细记载,卷四对当时重大事件檀渊之盟的述说很为详尽。此书对北宋重要史实人物关注尤多,间或涉及书法绘画、农事水利、佛徒道流以及奇闻异物等。洪迈称此书“高简有笔力”。
本书对曹丕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搜罗,残篇佚文也都收入其中,并按照文体分门别类。同时,参考前贤的学术成果,对曹丕作品原文进行了校注,每篇作品前写有题解,对该作品的写作时间、原由以及艺术风格有简要的介绍,作品之后精心辑录了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点,对于读者了解曹丕及其作品当有较大助益。后附曹丕大事年表与重大作
影印书。当代学术对于陈龙正的研究,相对落后,有限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他的救荒实践。编者等人通过多方努力,辑得陈龙正有关文献六种,包括陈龙正的自著书以及编辑类作品,今将各书虽编为《陈龙正文献辑刊》。在《辑刊》之外,陈龙正尚有《救荒策会》一书,该书编定于崇祯十五年(1642),书中的内容,虽有部分因袭前人,但也保留了陈龙正在浙
影印书。吕坤(一五三六-一六一八),字叔简,号新吾,晚号抱独居士、了醒亭居士,河南宁陵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分别在陕西、山西、山东及朝廷做官二十馀年,历任知县、吏部主事、右参政、提刑按察使、提督、巡抚、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等官职。六十二岁时因上著名的《忧危疏》而遭谗,辞官家居
原名《鹤斋丛书》、《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六集,收书四十种,七十四卷。所辑经说、杂史、金石、笔记均为篇幅短小罕见之书,非本丛书较难找到。除个别宋明人著作外,大都为清人著述。自著《勇卢闻诘》及《张忠烈公(煌言)年谱》亦刊入第1、4集。其中朝鲜人著作2种,从中可见中朝文化交流。清人七弦河上钓叟所撰《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
本书是清代学者钱泳于道光时期所作笔记杂考,记述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原书稿共六册,具体内容为:记边疆及外国之历史与风土人情;记金石碑帖、书画、器物;记异事与异闻;记作者见闻之人;作者的杂记、杂考;作者的诗文。这是本书的次整理影印,书前附有解题。
影印文献汇编。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罗霄山人、芗德,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潮州,成长于官宦家庭,为陈澧入室弟子。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编修,擢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关键人物之一。本书辑录文廷式著述及相
本书为成都东软学院的教师论文集,收录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章共计93篇,内容涉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外语教学、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课程思政探索、民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大数据、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翻转课堂、农产品孵化、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集中展示了成都东软学院教师的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列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容斋随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前四集各十六卷,《五笔》仅为十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容斋随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