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 诗中处处有鸟兽草木,它们从来都是生活的投影。 读那些遥远的诗词歌赋,来确认生命痕迹,找到成长的路径。
评述文学人物和事件时应尊重史实,在运用文学理论进行文本分析时要注意适度原则,尤其不能生硬套用文学理论或对文本进行超越历史语境的分析,使文本被过度消费,从而造成新的批评误区。此外,在分析史诗叙事方式部分,本书借用辜正坤教授的理解成本概念进行史诗语言文体分析,提出语言三功用说:文字文化论、实用文字论及文字艺术论。*后,本书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宁教授在这部专著中总结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并就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出了自己的预见。全书围绕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杰克伦敦、艾略特、索尔贝娄等大师的经典文本展开,重点评介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文化影响*深远的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旁及女性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帕斯于19711972年间在哈佛大学所作诺顿讲座的文稿,是对现代诗歌与现代主义血脉相连而又狂暴骚动的关系进行的深入探索。帕斯从一个西班牙语美洲人和一个诗人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这个词在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眼中截然不同的含义。他将现代诗歌运动的起点追溯到前浪漫派,将其进程概括为罗曼语与日耳曼语言
相比于韬奋先生一生宏大激扬的文字,他所译的三部爱情小说可谓自成一道风景。这些小说先后连载于《生活》周刊,其中前两篇是带有纪实性的中外跨国婚姻。这些故事固然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但爱情和婚姻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书中的种种为人处世之道,乃至爱情表白、初见家长、婆媳相处的方法窍门和经验教训,在今天看来丝毫不觉过时。难能可贵的是,
本书通过以多元文化为主要视角来讲述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本书的*章到第七章,就是通过文化与外国文学之间的联系来向读者阐述多元文化领域与外国文学的共通性。本书的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主要从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学科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来向大家展示出一个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比较文学理论。
1966年,罗兰?巴尔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在1970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是一部特殊形式的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史。詹姆逊从社会和文化历史切入,结合左拉、托尔斯泰、加尔多斯、艾略特等具体作家的作品,将它们置于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照之中,详尽论述了现实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的关系,即便是局部和具体的分析,也总是处于一种大的理
《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是一部以女性主义和叙事学交叉的视野和方法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学术力作。作者对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托妮?莫里森等欧美主要女性作家的叙事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在结构主义的经典叙事学形式分析方法中注入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关政治的、性别的、社会历史的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具有理论的开创性
《反摹仿论:从柏拉图到希区柯克》提出了位于西方传统中的文本语言的物质性问题。作者汤姆·科恩在书中张举“语言唯物主义”,揭示出刻写的事件历史如何控制了阐释传统的概念棱镜,从而形成了关于文学的虚假“历史”,一个甚至不能现身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身份政治的叙事中,反摹仿论反其道而行之,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