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退休以后在各大报刊发表过的一百多篇散文合集,分为五个章节:求学路、亲情世情、故乡旧事、港湾情、碎片拾遗,每个章节分别包含二十余篇文章。本书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美好回忆和与亲人友人间的故事,包括年少求学时的同窗之谊、与父母亲人相处的珍贵点滴、家乡故人的难忘旧事、儿女孙辈的天伦之乐,以及梳理人生过往后的感慨。
本书分为“情亲书卷”“心遇浙韵”“走笔临安”“古风庐陵”“别趣诚斋”五部分。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是作者结合来往浙赣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两地古代文献的阅读写成,旨在寻觅古今心灵的连接点,重构起诗境江南的文化原乡图。作者系江西庐陵人,又长居浙江,对两地的生活文化都有独特的情感,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另外,书中文章,每篇都引用古诗词
本书包含了由作者亲自挑选的一百篇散文作品,时间上从本世纪一直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触生动沉静细腻,娓娓道来,体现了作者在生活、文学、社会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读这本书,是在慢慢阅读过去,在时间里阅读现世的市井人情、文坛大师们的风姿、作者的青春时光、儿时的四合院和旧时的北京风情,等等。书中现在与过去辉映,彩色与黑白交织
本书系李伯谦先生二十余年间为八十多部图书所作序跋之结集,这些图书包括重要考古报告、专业研究著作、资料集成性图录、经典学术文集等。李先生所撰写的序跋,或阐明该成果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意义,或围绕书稿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学术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深入了解李先生的治学历程,以及中国夏商周考古学的发展脉络。
本书分爱教育、爱学习、爱生活三部分,内容包括:微笑的魅力;用有情感的教育、涵养有情义的学生、善意的谎言、多观察学习以外的东西、我闻到了朗读的芳香、做最好的自己、传统节日应回归“传统味”、让校园绽放礼仪之花、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感恩教育,让孩子心中充满爱等。
《德国笔记:松江先生西行论衡》内容涉及作者亲历的德国文化社会生活等事,乃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 《德国笔记:松江先生西行论衡》既有中国人眼中的德国或德国文化,又有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短暂访问居住时心中念兹在兹的中国或中国文化,论述的主题和中心既涉及德国和德国文化,更涉及中国和中国文化。
翻开《木心遗稿》丛书(第二辑),共三册,发现木心默默留言—— “像哈代一样,非常厌恶别人为我写传记,嘿,你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 木心说—— “李叔同先生还是一个谜,留言‘悲欣交集’是个钥匙孔,但没有钥匙……” 今天,如何理解木
《走南闯北吃东西》是美食家高文麒最新创作一本的美食小品文集。在美食领域,他是业界知名的老 饕,大半辈子都在研究美食,他曾游历四方,吃遍各地美食,还担任过《舌尖上的中国》等多部美食纪 录片的顾问。本书约五十篇内容的体量,囊括了高文麒对于诸多美食的品鉴与探索,充斥着他特有的生 活情趣和审美趣尚。不论是琼浆满饮润枯喉的
本书共分六编:我是大山的孩子:如此卑微,也如此博大;我有一盏煤油灯,不读书就不会有我想要的人生;爱教书爱生活,如何行走就如何写作;这个夏是寂寂长夜;小村叙事,对大地和苍生的悲悯;山深未必得春迟。主要内容包括:《我没有小名》《我的山楂树之恋》等。
《沿着季风的方向》是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代表作之一。他带领我们前往季风吹拂的国度,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捕捉这些正在发生巨变的地区的灵魂。 在恒河河畔,他在眼中含泪的朝圣者和火葬台上的黑雾中,体会印度人近乎本能的生命延续感;在缅北金三角,他遇到说话文雅的华侨后人,艰难维系当地一所中文学校;在泰柬边境,他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