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
《新编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是依据2014年全国犕犘犃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编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的。教材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的时代背景,吸纳了公共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的精髓,并对公共管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公共管理基本理念与具体管理环节有机结合,
本书立足全球化、后工业化的时代背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吸纳了公共管理昀新研究成果的精髓,并对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将公共管理价值与工具有机结合,体现了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介绍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工作具
《比较政治评论》是一本连续出版物,由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光斌主编,该书从全国征集文章并精选,主要从中外比较角度,探讨政治制度方面的诸多问题。分为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综述和学术通讯四大版块。本期《比较政治评论(第2辑2014总第4辑)》的主题为民主与世界政治、美国政治性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等。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比较》旨在界定理论本质层面,搞清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本质比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对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层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经济观点和政治观点等三个方面,揭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凸显中国
《西方公共政策学史稿》以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过程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依据公共政策学面临的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基本方法、成果特点等因素,把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厉史划分为:公共政策学创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公共政策学过程理论完善时期、公共政策学多元化时期。每个时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对其主要的公共政策学思想进行分析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模式的转换》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技术变革和价值观念等维度,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模式的转换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丰富、拓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领域的研究。
《南京与北京(近代中国政治中心的互动空间)》旨在通过对近代南京与北京政治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及彼此之间关系的整体研究,从中探讨近代中国政治中心变迁的规律,彼此嬗递的动因及其空间互动关系;揭示近代政治中心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把握首都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总结近代首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发掘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进程中,人们普遍表现出的焦躁,既源于各类社会资源占有的差异,更与各种文化观念形成的冲击有关。传统与现代交融、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生存需要与奢侈消费交集,构成了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新图景。《中国消费文化观念实态研究》立足于消费文化理论与消费需要理论两个视角,将消费文化观念的发展分为传统、现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目标之一。它是党在新形势下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和考验,正确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与党完成历史任务不相适应,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相符合的问题,增强党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