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落实双碳战略,围绕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投融资需求持续增大,联合国预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每年需要投入5-7万亿美元,除了政府、政策性银行以及慈善捐赠等资金来源外,更需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其中。金融行业作为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有必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采取切实行动,
系统总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劳动价值理论、权益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价值论和外部理论等,通过多尺度区域的GEP核算研究,探索GEP核算成果的实践应用,为各级行政区域GEP统计制度建立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思路借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案例核算结果更新至2021年度
《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202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诚信集团旗下北京亿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起联合国内金融、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实业者共同编撰而成本报告提供了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下ESG投资理念及相应政策体系的合理逻辑,主张超越单一的金融领域视角,紧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探索要求
当前,由经济发展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寻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本书首先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判别了中国适度环保投入率的存在性;其次,通过构建绿色GDP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政府和市场相互协调下的适度环保投入率进行了论证与测算;最后,基于现实与
本书是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在10余年的教学科研中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开展的资源环境、国际贸易、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系列研究。书稿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分别对中国国内碳排放转移、中国生产侧与需求侧碳排放、国际碳排放、国际贸易不公平性、虚拟水转移、区域发展进行研究,是投入产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需要中国政府继续加强环保治理和加大环保投入,也需要中国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升环保投资效率,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本书运用企业社会责任三领域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高阶理论等多重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环保投资及其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政策研究,有利于加快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督管理。本书在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和海洋等六类自然资源资产配置现行政策进行深入总结分析基础上,对六类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在所有制性质、权利类型、权能形式、配置方式、价格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自然资源资
本书主要分为理论基础篇和实践案例篇两部分,分别重点介绍ESG和气候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如何评价披露的ESG和气候信息,以及如何开展ESG投资;同时甄选企业和项目层面的ESG和气候信息披露典型案例,以及ESG相关投资实践的典型案例,以便相关方更好开展相关实操工作。
本书内容讲述:投资自己的未来一直是一个很好的财务举措。但是,如果你想确保与你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公司也在帮助改善我们所有人的现在和未来--以及这个星球,那该怎么办?可持续投资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相信,一家公司的环境(净零排放目标)、社会(应对Covid-19大流行)、公司治理(不会重蹈安然和世通的覆辙)的政策和行动正积
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管治(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围绕这三类非财务性指标展开系统化分析,从而决定投资策略的活动,就叫做ESG投资。ESG投资不像传统投资活动那样,眼睛只盯着财务数据,而是综合考虑对象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ESG表现,依托ESG指标体系,进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