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1950-1976年间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农田水利建设为研究对象,以该时期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基层施工人员为主要采访主体,以云贵两省典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代表,如贵州的盐井冲、锅底河、桂家湖、附廓、阿哈等,云南的工农大沟、英雄大沟、普淜水库、松华坝水库、北庙水库等,每个代表性的水利工程选取3-5位采访对象,围绕农田水
本著作通过调查我国污水和再生水灌溉现状数据,通过研究再生水滴灌条件下水分、化学物质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探讨土壤和植物对再生水中化学物质的响应机理,综合分析再生水滴灌条件下水分、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最终提出我国再生水灌溉尤其是再生水滴灌未来的发展对策,一方面为发展再生水滴灌技术、利用污水处
农机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造具有信息感知、识别决策与控制执行的系统性农业机器人则一直是智能农机装备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面向机械化种植领域,系统性地介绍了农业移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主要包含移栽机器人作业对象感知、目标识别与决策、动作精准调控等主要理论和方法,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期望能够较好地促进国内农业移栽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农田建设,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对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农业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产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碳排放,是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基于此,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生态保护进程,实现
本书围绕水资源供应、相关机构支持和经济机会等主题,旨在确定发展中国家小农户采用现代灌溉方法之前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总结了现有的灌溉硬件设备,并指出了更加满足小农户需求的设备类型。第一章阐述了在水资源不足及粮食短缺的背景下现代灌溉技术的潜在作用。第二章介绍了现代灌溉技术的范围和分类,及使之匹配小农户使用的特点。第三章介绍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期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提出了更多、更
本书针对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半干旱地区土壤保水持水能力较差、夏季玉米设施蒸腾强烈,研究了砂壤土浅层混施保水剂和叶面喷施黄腐酸联合应用对玉米根冠生长、耗水特征、光合特特征,植株水分关系及碳同位素判别率值的综合影响,创新从叶片、单株和田间尺度揭示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作用机理。基于节水增产机理研究,构建了不同区域农田化学调控
本书是中国灌区协会为了回顾全国灌区建设发展75年走过的历程,在会员单位中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灌区建设与管理发展成就”征文活动论文的汇编。全书分为序、工程篇、叙事篇、歌颂篇、成就篇五个部分。本书旨讲好水利故事,传扬灌排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灌区工作者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灌区管理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做好水
这是一部以元代农业史和水利史为主题的史学专著,系“励耘学术文存”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研究元代农业和水利,分内外两篇:内篇,内容包括元代司农司、都水监、河渠提举司等农业水利机构的建设、职责、成绩、存在问题、官署等,以及元人对这些农业水利机构的评价;外篇,内容包括元明清人对元代乃至明清农业水利的评价与反思。本书总结了元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