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系统搜集、整理桐城派史部文献,是桐城派史学研究的基础工程,收录活跃于晚明至民国时期桐城派学者的史部著作,总计著录390人。所录桐城派学者以生年先后为序排列,籍贯详至当时县级名称,为便于检索,大体上划分四个历史阶段,分别以方以智、姚鼐、曾国藩和吴汝纶为开篇人物。先介绍桐城派学者生平,再辑录其史部著述名称、卷数等,有
目录著作是学科发展追本溯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归纳与总结。编者从现存的20世纪30至50年代出版的珍贵音乐图书孤本入手,借助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收入的万册音乐类藏书和资料,以国内第一所出版音乐图书机构的变迁和名称变化为线索,分类梳理了从1938年的上海万叶书店开始,到新音乐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于1938到1942年间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所撰写的著作。本书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所谓书同文,即以丞相李斯等所书秦小篆取代六国文字,这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次实行国家标准文字。随着秦王朝的覆灭,篆书作为国家标准文字,在汉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上承甲骨金文、下启隶书楷书的重要环节,小篆在文字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巍巍然不容小觑。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第一次系统整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的研制出版始于1997年,是一种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利用CJCR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引用和被引用的情况,以及进行引用效率、引用网络、期刊自引等统计分析。同时,利用CJCR中的期刊评价指标,还可以方便地定量评价期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正确评估某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颇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与书法、绘画、围棋并为文人雅士必备之一艺,而在中国古代文明历程中绵延不息,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以为文雅的具体表现,故有“琴棋书画”四雅之说。周庆云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儒商,对中国古琴文化情有独钟,收藏了较多的古琴,琴书及相关资料,并对琴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周庆云编撰的《琴书存目》
本书为期刊图录,收录重庆图书馆藏稀见期刊650余种,大部分期刊创刊于民国时期。全书以创刊时间为序编排,每种期刊著录其序号、期刊名、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起止年代、刊期等基本信息,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页面的书影,如封面、版权页、目录、发刊词等,辅文介绍该期刊的宗旨、主要内容、办刊历史等。本次以图录的形式出版,旨在使读者对
《涪陵区珍稀文献图录》主要收入涪陵区图书馆(涪陵区古籍保护中心)入选《重庆市三十三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馆藏,及重庆市涪陵区古籍普查私人藏书。另,涪陵区图书馆所藏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亦较珍贵,因此将它附于古籍之后。 全书收录301种涪陵区珍稀文献,按经、史、子、集、丛排序,著录所选书籍之书名、著者、版本、版匡尺
《佛山市古籍特藏图录(佛山市图书馆卷)》是收录佛山市图书馆所藏省级以上古籍珍本目录的专著。共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和《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以及其他具有特殊版本艺术和学术价值的国家一、二、三级珍贵古籍150种左右。每种选择1—2幅具有版本特色的书影进行展示,并配以文字说明,揭示这种古籍的基本信息和主要特征。全面展示
孙毓修,一名学修,字星如、恂如、恂儒,号留庵、小绿天主人(“小绿天”亦常署作“小渌天”),笔名有东吴旧孙、绿天翁等,江苏无锡县西郊孙巷人。清末廪贡生。曾任苏州中西学院教习,后任商务印书馆高级编译。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九日,卒于民国十二年(1923)一月二十二日,年五十有二。孙氏平生著述,除已发表的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