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从制度演化的角度出发,基于货币的起源、特征和发展,详尽介绍了中世纪威尼斯长达600余年的货币史,还结合金银产地的分布、金银进出口的监管、记账体系的发展、货币的竞争,以及银行和公债的经营与制度变迁等主题,深入分析了中世纪威尼斯货币的生产、流通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货币金融史丛谈》是一部研究中国货币金融史的学术文集,主要围绕货币、金融及其各分支的起源阶段,以文献学与专门史结合为方法,以考据为手段,对历史上诸多概念的来源和内涵、重大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重要人物的思想和著述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很多不同于已有结论的新观点。作者重视于不疑处有疑、道人之所未道,追求实事求是、无证不立,在逻
金钱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经济世界得以运转。然而关于金钱的困惑和争议却从来没停止过。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通过阐述政府债务、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创造财富和不平等、货币破坏性、国际货币、加密货币等金钱的力量,提炼了货币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以及这些力量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怎
本文内容除导论和结论外,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货币政策的生产网络传导效应相关理论和分析了货币政策的生产网络传导效应测算原理,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框架。第二章为生产网络结构的测度,为下文实证研究所运用的空间权重矩阵提供研究基础,并可视化分析了需求侧冲击如何通过生产网络的传导和叠加,对与消费终端
本书以货币、信用与利息?金融市场?金融体系?货币运行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创新?金融稳定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货币政策与货币制度、信用和信用体系、利息与利率、金融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等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所及内容紧
本书解析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变化及其对金融市场和投资的影响。作者从信用评级到指数成份等例子,详析金融话语权的厉害之处,剖析当下经济金融政策对美元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对个人资产效益的冲击,可帮助投资者前瞻国际经济全局。本书还指出在一个基本上只有一个国家为主导的金融秩序里,美国及美元霸权又因美国自己的量化宽松、金融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本书是
本书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货币与外交互动为主线,对二战结束至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的英美货币关系进行梳理和研究。本书考察了二战前英美货币政策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过程中两国的博弈,将英美财政协定、马歇尔计划、苏伊士运河危机等一系列国际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与货币权力的转移相结合,探讨英美两国在围绕英镑区、帝国特惠制
本书为畅销近三十年的经典教材,第四版获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规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务,包括信用、利率与金融市场理论,金融体系与银行,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涉外金融等重要内容。作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一本经典教材,本书在结构安排上遵循从理论到实务、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