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道教典籍。抱朴子内外篇共有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内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本书选《抱朴子》诸篇志之精华,加以注释解读,于深入浅出之中,阐释道家之义理。
本书是讨论北魏时期人们时空观念的著作,共分为七章,包括鲜卑民族的时空观念,北魏西郊祭天活动、南郊祭天活动以及宗庙礼制所展示出的时空观念等。探讨了北魏的历史进程和政治制度建设,对研究当时社会结构,甚至研究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文明对话和民族融合等诸多问题,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普遍性的追寻——王弼本体思想研究
本书基于正始时期的历史研究和思想研究成果,把思想史、儒道注释史和儒道融合等多个视域结合在一起,将庄子精神引入王弼思想研究中来,通过新的视域去反思既往魏晋玄学的思想界定,理清清谈与清议之间的边界,并解决王弼《老子注》与《周易注》之间的联系与张力问题。通过对王弼思想中庄子思想痕迹的梳理,也可以对比分析出王弼思想与《庄子》文
悬壶丹医
《陶渊明哲学思想研究》系全国社科工作办安排我社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之一。本书是深入系统研究陶渊明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本书以中国哲学传统为背景,以陶渊明诗文的内在意义的揭示为脉络,以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德性论、涵养论、境界论等论域展示出明晰的陶渊明哲学思想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了陶渊明哲学思想的渊源
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无”的哲学面向,对“无”与“有”进行逻辑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二、从认识论与价值论两个层面来体现王弼哲学的精神。认识论是价值层面得空基础,价值论是其哲学的最终取向;三、将王弼的哲学精神非仅仅体现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及价值意义上面,同时将其价值的实践理性上升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
该书以“尚和论”概括嵇康玄理的内在理路,认为嵇康玄理超越了传统的本体论与宇宙论,是境界形而上学与价值形而上学的统一,并且它关涉个体的自主性的建立。通过对“和”的阐发,作者为嵇康玄理建构出性情论、玄学养生论、音乐教化论、社会政治论为基本内容的思想体系,并剖析嵇康玄理由“性情之和”经养生、音乐到“政治之和”再复归于“性情之
本书是研究魏晋玄学的重要参考书,为汤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作者钩沉描绘出魏晋思想的变迁、发展之迹,既凸显了本期思想之特质及其内在的发展理路,又注重其与前期思想间的因革损益。自用彤先生始,学界统称魏晋思想为魏晋玄学。
《抱朴子》有内篇、外篇、外篇原有五十篇,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他的社会政治观点,是政论性的著作。内篇为葛洪一生最得意的神仙家理论,原本二十卷中论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祝之事,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