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研究》第十二辑都收录15篇学术文章,主要是对全真道老学诠释的特点、全真道掌教问题、金元时期全真道的教职体系、元代著名全真道学者李道纯的性命双全思想、元明之际的全真道士方从义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现存碑刻资料对明代陕西终南山楼观台道观的宗教传承情况、清代全真道文学、全真道与唱道情的关系、清初全真道在江苏的传播情况等进
《丘处机一言止杀考》本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丘处机一言止杀的传说进行了质疑,认为一言止杀并非史实,从中更可见早期全真教的传道与后世的误读。本书对道教史研究界的非理性的宗教情感有所批评,对王重阳、丘处机等人的虚妄情节有所揭示,对陈垣、姚从吾等前辈学者之误读有所批判,以期还历史以真相。
本书是对清代高道闵一得所作的《古书隐楼藏书》进行点校。是根据清光绪年间湖州金盖山纯阳宫刻本(简称“金盖本”),和民国五年起由万启型重刻顶批本(简称“万本”)两种版本进行综合整理,并加以汇校。本丛书按内容重新进行分卷排序。书稿记录了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近百人的生平事迹,是研究龙门派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闵一得他开宗创派,
雷思齐是宋元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易学家,他流传在世的易学著作有《易图通变》和《易筮通变》。这些著作体现了雷氏对于《易》本原课题的自觉。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雷氏对宋以来的图书易学进行了论衡和创新,确立了以“数”阐“原”的理路。本书从数的角度对雷氏易学进行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雷思齐生平,阐明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本书内容包括五章:唐代道教的繁荣与发展特点;理论影响——上清派对唐王朝政治思想的渗透;实践参与——唐前期上清派道士与政治的互动;渐趋疏离——唐后期上清派与唐王朝的现实分歧;唐代其他道派与政治关系之比较。通过论述,总结出唐代上清派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状况,以及上清派在与唐代政治合作联系的过程中发展情况。
本书讲述了19世纪以前西方对道教的认识;19世纪法国汉学对道教的研究;20世纪法国汉学对道教的研究等内容。
《黄庭经》系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一部道家重要典籍,得到了王羲之等古代大书法家及大政治家、大文豪的重视甚至崇拜,对后世道家流派及民间影响深远。本书包括三部份,上篇为《黄庭经阐微》,共四篇文章,讨论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佛、道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同时,传统法律也规范、形塑、影响着宗教行为和宗教规范。本书以道教戒律为中心,探讨宗教规范与我国传统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唐代的律、令、格、式与道教戒律的互动,逐一梳理,从每一个具体的法条在细节上诠释国法与教规的相互影响。比如,国法调整的多为涉及刑事方面的重
本书重点从明版《正统道藏》和清版《道藏辑要》等大型丛书中选择宋元时期的“南宗丹经”24种,汇集整理成为《南宗丹书》。其中《悟真篇》《还源篇》《还丹复命篇》《翠虚篇》《紫清指玄集》《金丹大成》《规中指南》等,都是内丹学中的重要经典,因此“南宗丹书”的整理和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选题。
终南自古为道教仙境,楼观老子说经台是道教最早的宫观。先秦以来,终南就是道教最为重要的修道中心,唐代始置的终南县为陕西历史上惟一的道教文化特区。明万历中盩厔进士王三聘所成第一部终南山道教志《终南仙境志》,清末盩厔刘崑玉续编一卷,构成了终南道教的重要史料,惜长久以来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基于这两部道教山志及终南相关道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