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特朗普在美国大选异军突起为标志,“新右翼”在大多数欧美主要国家同时崛起。美国共和党已系统性地“新右翼化”,“新右翼”已成为左右美国政局变动的最大变量之一。“新右翼”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什么“新右翼”运动会在美欧兴起?其将给美国带来怎样的深远改变?本书从美国内政视角出发,以2016年以来美国政坛巨变为线索,
本书稿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拉美国家中产阶级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拉美中产阶级面临的脆弱性,重点探究其背后的政策性根源。同时,通过与新世纪拉美积极的政策实践的比较,表明中产阶级的成长既依靠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政策的推动和保障。书稿聚焦墨
民众羞于表达个人信念、怀疑一切政治许诺、冷漠对待公共事务、公开嘲笑国家性和公共性的价值及其捍卫者……这些社会失范现象在当代美国已显而易见。要想理解美国的这一时代精神特质,需要理论和系统的分析,也需要理性和深刻的探索。本书结合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解释了美国的时代之疾,意图促使人们思考,什么才是治愈和改善社
在本书中,作者查尔斯·默里从独特的长焦视角出发,聚焦于美国白人群体,诠释了长期以来相互关联的美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从某个接缝处开始分化的,这种分化趋势并非源自种族或民族的差异。通过对51年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一个新上等阶层与一个新下等阶层在核心行为与价值观念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他们几乎认不出彼此同为美国国民的根本
本书是古德诺的代表作。这本小书旨在表明,法律上的正式政府体制与现实中的政府体制并不总是相同,从美国现有的政治状况来看更是如此。本书还试着指出,为了让现实体制比现在更符合正式体制所依据的政治理念,美国的正式体制必须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2020年春季,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警方杀害,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运动由此爆发。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涌上美国街头,要求结束警察的暴行以及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更广泛、系统的镇压。此类事件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上演。从1967年的底特律、1980年的迈阿密,到1992年及以后的洛杉矶,欣顿描绘了结构性种族主义
本书为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学者储殷对美国政治的基础理论和历史的研究。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起源讲起,在近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视野下,全方位地分析了美国从建国到帝国形成的过程,以及宗教、种族、政党、社会运动等多维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错综复杂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大国竞争中的中美关系。 本书尤以对美国总统大选运作机制的分析为特点,将其
1959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尽曲折,但古巴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古巴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古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物质基础并不丰厚的条件下,能
本书的主题是1968年朝鲜抓捕美国“普韦布洛”号间谍船事件。此次危机是冷战时期美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唯一次通过长时间谈判解决的人质事件,也是美国情报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突发事件。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普韦布洛”号的改造史、“普韦布洛”号被俘的历史经过、板门店人质谈判的全过程以及此次危机的后续影响。
美墨绵延的边境线西部,是有着不毛之地之称的索诺拉沙漠,这里长期充当拉美无证移民的走线通道。高耸的隔离墙在此终结,闯过沙漠里一道道死亡关口,移民就能如愿成为美国非法劳动大军的一员。只不过,无数人命丧途中。人类学家杰森德莱昂亲历沙漠移民路线、采访越境者,收集衣物和骸骨等物质遗留,沿途救助伤者,亲眼见证死亡。在他看来,沙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