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跟时下中国最前沿的数字公益营销实践活动,密切关注中国影响较大的几家数字营销评奖机构,其评选出的公益类获奖作品成为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字公益传播发展的范本,从社会责任担当和世界公民的视角,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数字商业文明发展变迁的过程。本书的基本框架结构由案例复盘案例分析案例访谈三个部分构成。本书可以加深高校广告、营销、公
笔墨江湖映市井,嬉笑怒骂写沧桑。在时代的浪潮中,一份小报折射出社会百态。本书以近代上海著名小报《晶报》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在上海租界的特殊社会生态中,《晶报》从创刊、发展、兴盛到衰落的完整脉络,揭示了小报与城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和深入研究,作者不仅从创办背景、编撰群体、内容生产、经营策略、社会责任等
本报告是华中科技大学新媒体社会责任课题组2023~2024年度分析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同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组织编撰。总报告对2023~2024年新媒体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了整体呈现,运用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3.0对6类典型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社会责任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国家级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县级融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中的新问题和新风险也层出不穷,社交网络舆情成为网络生态治理中的难点。
本书立足学理基础对新闻评论进行系统阐释:上编构建起新闻评论的核心概念体系与写作框架,涵盖标题、选题与主题,论证说理方法与结构形式及语言风格与评论员的素养等方面;下编则对几种新闻评论的体裁样式,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不同媒介的新闻评论特点和写作要求做了介绍。为应对新媒体技术发展给传媒业态及新闻评论带来的挑战,
近些年,越来越多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返回中国,成为不容忽视的学术群体。他们如何理解与评价这个领域的学术现状?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寻合适的位置?又是怎么样认知自身海归的学术身份?《光环背后:中国海归学者的学术理想与体验》一书基于2014—2024这十年间作者对上百名海归学者的访谈,沿袭人才流动的理论脉络,从社会
本书整理汇编《新闻记者》近年来刊发的有关“新闻创新”的研究论文,并新增引言、作者手记、方法论等内容,从新闻创新的学术视角对10年来中国专业媒体的业务流程、专业文化,中国新闻业新的行动者、新的传播环境,以及新闻创新中存在的多重矛盾,依托对中国媒体经验考察材料,做了深入分析。一方面留下中国新闻创新实践的典型学术样本,一方面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受众分析、内容创新、传播渠道与平台、伦理法规等关键议题,并提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传播策略优化建议。结合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证数据分析,本书旨在为新闻传播学的学生、研究生提供学术参考,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书中还讨论了新闻教育的改革、技术应用的前沿进展,以及未来新闻
1749年7月,索邦大学医学院学生弗朗索瓦博尼斯坐上了巴黎警察的马车,本以为是去面见元帅,不想却消失在巴士底狱深处,罪名是散播恶意诽谤国王的诗歌。在这场史称十四人事件的风波中,半个月内有14位平民如博尼斯一般被诱骗逮捕,接受秘密审讯:从哪里听来的诗歌,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告诉了谁……十四人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认知媒介,包含《20世纪三大传媒的平民性》《传播媒介的发展之道》等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二部分为媒介批评,包含《十年来中国电视的三次革命》《中国电视开始进入分众时代》等报刊文章;第三部分为田野调查,包含《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的运行模式》《Web2.0对新闻、文化传播与流通产业的影响》等调查报告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