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一部专门系统全面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位列“十三经”之一。《孝经》不只是教导每一个个体如何行孝,还是儒家对所希望的社会给予安排的一种政治秩序。全书分18章,仅1800余字,却完整表达了孝的内容要求、价值意义,涉及个人修养、家族传承、生命关怀以及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与实践。认为孝是人生修养的逻辑
《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书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修身齐家作为从政起点。齐家这一环节,是联系修身与治国的纽带,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书汇集了司马迁、杨震、诸葛亮、谢安、魏徵、颜真卿、杜佑、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岳飞、文天祥、于谦、杨廷和、王守仁、张英、林则徐、曾国藩等二十位古代名臣的齐家故事和庭训言论,其
《儒典》精粹涉及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儒家学者的生平事迹,集中展示历代儒学的精华。版本珍稀,其中不乏宋元本;名家导读,约请文献学专家为每种书撰写提要,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传世名著《温公家范》为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年)所撰,是古代社会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课本。《温公家范》,明万历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书中以传统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教训子弟,插叙亲身见闻,广涉人情事态,兼及博物、志异、艺文、考据、算术、医学等方面。虽言多训诫,亦多辨证时俗之谬。全书叙述生动,风格典正
本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身为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本书所选家训,均为历代传诵的经典,编选角度侧重两点:其一,均为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其二,均为对人生的实际感悟,贴切实用。编者对所编内容精注精译,并加□□,便于理解和阅读,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家训家风普及读物。
温州是一座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鹿城区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世居鹿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家族是历史名城的基石。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家族成员生生不息的耕耘,才有我们这座城市悠久的章节、绚丽的画面。《鹿城记忆·家承风华》一书在千家万户中筛选了22户优秀家族,从其发家历史、子孙成长历程、热心社会公益、代代相传的家规家训等方面
本书稿以弘扬良好家风为宗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书稿集历朝列祖开派史、家庭出彩奋斗史于一册,对家风的解读作者简要概括为:知识改变命运,好家风出彩人生。稿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寻根认祖和命运记忆,强调崇德尚文、诗书传家的良好家风应成为后代励精图治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特征,记录风雨
《教子有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育德功能研究》立足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总结提炼古人开展家庭教育的思想、方法,向读者介绍古代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智慧,以对新时代开展家庭教育有所启迪。主要章节为:一、家无贫富,子孙不可不教;二、诲诱须早,教子勿失时机;三、教亦多术,导人必因其性;四、爱教并重,训子慈严有度;五、典型示范,夫不待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