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版、第二版)为主要文本依据,在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发展史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基础实质和逻辑架构,进而阐发以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正义观,并充分展现这一理论促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求的当代价值。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理论依据,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人民立场的来源、人民立场的发展历程、人民立场的特质,以及马克思在理论思辨中的人民立场和实践斗争中的人民立场,结合“马克思的遗志”进一步阐述了人民立场在世界历史中的实践。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兼具理论性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毕生精力研究创作的划时代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固理论基础。当今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仍有重要意义。《资本论》全书三卷共两千多页,为帮助初学的读者理解全书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要点,林兆木同志在长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
本书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马恩的文学批评实践出发,建构“生产性文学批评”这一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形成的新型理论范式。“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马克思所说“艺术生产”主要是指创作活动而与阅读和批评无涉,但其文学批评实践却显示了强大的生产性。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在理论建构与其批评实践之间存在的这一悖反形成了巨大的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通过文本解读,作者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思想:一是概述了该思想的现实背景、来源、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二是从主要表现、制度辨析、价值旨向三个维度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有利影响的分析;三是从现象揭露、原因揭示、价值批判三个维度归纳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在现实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无疑有积极意义。劳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过程,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使人成为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文明。劳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劳动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劳动。书
《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是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之所以对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关键在于方法论创新,将时代的经典理论与科学发展批判性地融合在一起,将以往神秘主义主导的、精神力量主导的、个人主义主导的纯粹理论体系颠覆过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寻找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消亡的根源,将自然科学、社会科
黑格尔认为,个体先天自然差异引起的贫富差距问题无需解决,但精神贫困使劳动者脱离社会分工体系,导致社会解体,必须予以消灭。遗憾的是,私人慈善、社会救济等方式,都无助于消灭精神贫困,瓦解现代社会构成原则成了挽救现代社会的唯一方式。黑格尔难以逻辑自洽,陷入了思想困境。马克思指出,阶级压迫是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本质,黑格尔式的现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民粹派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而这个问题同俄国革命的前途和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密切关联。自由主义民粹派代表丹尼尔逊等人宣称,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并不具备基础,其产生纯粹是人为措施的结果。民粹派认为俄国可以避开资本主义,通过农村公社达到“社会主义”。这个结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