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文献展开研究,对敦煌吐鲁番本草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本书共分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写本概说、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写本俗字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写本抄写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写本朱墨杂书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写本与七情表研究五章。本书为敦煌吐鲁番本草文献文本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版本依据;本书在研究
中药的发现与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用以防治疾病、养生康复与保健的主要工具,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不仅具有天然产物的自然属性,更具有特定的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全书共21章,依据新版《中药学》教材,
本书共收入具有理湿作用的常用中药190种,按照燥湿药、利湿药、化湿药、祛风湿药及敛湿药分类。每种中药按照传统应用、临床研究、药理研究、本草文献摘述分别进行论述,在传统应用部分,除了列举该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简便验方外,还在“方剂举例”栏下选取经典名方或当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方剂进行介绍;在“类药
本书是硬尖神香草物质 组成及其抗哮喘机制研究的 阶段性总结。作者凭借援疆 经历,亲身体验到硬尖神香 草抗哮喘的神奇疗效,遂开 展相关研究。研究初期,因 硬尖神香草物质组成极为“ 平均”,缺乏主要成分,研 究遭遇巨大挑战。2021年 ,作者认识到物质组成的化 学重构是研究基石,决定自 建数据库。20
张子明,男,1951年生,河北临漳县人,邯郸明仁医院创始人,原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为河北省第二、三、四批,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张子明老师的临证思维与方法,为张老师临证时常常遵循的法则和经验。第二部分为该书的重点,精选张老所学和所悟各类经验方
本书汇集了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临床医师的三味经典验方300余首,涵盖了50个中医全科病种。这些小方是历代中医工作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而成。所选验方,注重方剂的经典性、实用性,力求小方皆是大用。本书以西医病名为纲,分系统将药方归类,便于读者查找选方。典型医案更是佐证了方剂的功效,是读者借鉴参考的依据,也从
中医体质辨识已经成为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医体检项目,在全国广泛推广和应用,根据体质进行养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将体质、食疗与膏方紧密结合,这类药食同源膏方日益被民众所认可,因为其安全方便,口味香甜,
本书是编者多年研究和经验积累的成果。本书重点介绍了我国92种石斛属植物,并对这92种石斛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类。每个种均配有清晰的彩色照片,包括唇瓣、合蕊柱、果实等特写照片。本书还介绍了这92种石斛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技术和栽培要点等,并从茎、叶、花,以及观赏、药用等角度对种质进行了阐述。此外,本书还对我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
药名体这个明确的诗词体裁是从南北朝开始的,本书收集了,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典型药名体诗词。目前没有类似的药名体诗词的著作,整理本类体裁填补空白。药名体是古代诗词中的特殊文体,因以药名隐于诗中而得名。此体起于六朝,盛于唐宋,延续明清。本类体裁诗词既有很强的文学性,又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只有相关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