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概述入手,介绍了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阐述了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了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高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讲述了高校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讨论了高校专创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探讨了高校如何构建专创融合教育的实践平台,研究了如何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引领与关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为社会不断输送人才中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如何精准把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如何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如何科学分析和预判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正日益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同时,我们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
本书稿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大学生生涯发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路径。研究首先梳理了生涯发展理论的演进脉络和专业教育改革的历史沿革,为两者的融合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涯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典型做法,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以湖北省高校为例,深入调查了当前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和专业教育改革的进展
书稿以“驱动”为研究主线,从高等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城市发展、产业集群的实现路径和机制提供思路,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本书从详细阐释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入手,对课程思政予以概念界定,总结归纳课程思政所具有的鲜明特性,解读课程思政所富有的价值。从客观角度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由此分为两个层面展开,分别是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以此作为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当前教育强国战略有何现实意义。厘清课程思政的核心内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基础、“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平台建设、“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管理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与新策略,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时光印迹:江汉师范学院文学院校友回忆录》本书系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校友为该校120周年校庆撰写的回忆文集,全书遴选了40余位从1977年至今校友写的回忆文章,全书按照入学时间排版顺序,既包含了文学院及该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发展变迁,记录校友的学习生活、成长经历、与文学院的深厚情感,并介绍了校友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社
本书稿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庆举办的“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同名展览图录,以时间顺序,分为“筚路蓝缕--中国考古学科的早期探索(1922-1952年)”“开天辟地--中国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1952-1983年)”“与时俱进--中国考古学科体系的完善(1983-1998年)”“守正创新--中国考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绝对和相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科学性与阶级性的高度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发展的理论。马克
注重大学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大学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大学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和拓展自身空间的基本方略。本书梳理了19世纪后半期至1985年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从产生到基本成型的变化过程,分为“奠基时代”“黄金时代”和“危机时代”,并详细介绍了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学术自由权利保障制度、教学发展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同行评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