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桐城北乡千年古镇孔城简史。作者经过十数年的文物实地调查与文献考徵,对桐城北乡千年古镇孔城进行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孔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本书稿以广采史志典籍、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孔城的历史沿革、集镇类型、建筑遗存、民俗风情、历史名人、多元文化、风光形胜、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
本书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文化系列丛书》之一,主要收集了果洛建政以来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工作经历的相关文章,旨在反映果洛建政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教育干部群众知晓果洛历史,忆苦思甜,继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遗志,发扬无私奉献和苦干实干精神,勇于担当作为,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凝聚奋进
本书是一部《新青海》月刊社会调查集。20世纪30年代,青海地区开始有了现代报刊,《新青海》月刊影响最大,内容涉及青海地方社会历史、经济、教育、风俗习惯、文艺作品等。本书以其刊发的调研文章分类整理,分为人口与面积、县治情况、经济调查、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医疗卫生等六部分,是研究近代青海社会史的重要资料。《新青海》月刊中的
历史上,自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以后,江南一直是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区,因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砂明德的一部通俗著作。全书分中国史中的南北问题、兴趣的市场、学术市场、通鉴家族的繁衍、北虏南倭、动乱时代与南人、一技之长、中国史之中的“南”等8章,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探讨了传统时期江
书稿以文献比对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梳理并辨证了安义县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教育、军事诸方面。作者爬梳了关于安义县的相关史料,用翔实的佐证资料和新发现的信息,纠正和填补了历代地方文献中的部分误记、漏记和不足,如考证了明正德年间析建昌五乡置安义县时间、明正德年间陈霖主修《南康府志》时间、
《谷雨》第一卷汇聚了各行各业文化传播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省内外著名或知名作家。他们合力为繁昌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作者们以热情多姿的笔触,以立体化多方位的表现形式,歌颂家乡风土人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称为帝王之乡。《点校本徐州古方志丛书》(全6册),对明正统抄本《彭城志》、弘治七年刻本《重修徐州志》、嘉靖刻本《徐州志》、万历刻本《徐州志》,清顺治十一年刻本《徐州志》、康熙二十二年抄本《续
本书围绕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凉山彝族地区(大凉山)开展的社会变革展开。全书分为四章,按照时间顺序对社会变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简况、中共在凉山社会变革准备期开展的工作、中共在凉山社会变革进行期开展的工作和社会变革后的复查补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凉山开展社会变革的历史全景。由此
《陕西通史》是全新、全面、详细、系统的陕西地方大型通史著作,是陕西辉煌历史的实录,真实详细的记述了由远古到近代陕西地区、陕西人民行进的历史。全书共15卷,其中断代史9卷、专题史6卷。十五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起来断代史贯通古今,分开来专题史自成体系。《陕西通史》是陕西历史研究的最高成就和奠基之作,其立足在梳理陕西历史的
本书脱胎于央视百家讲坛诗说唐朝(2023.7播出)系列节目,以陈子昂、杜甫、孟浩然、王之涣等人的21首著名诗歌为线索,呈现了唐朝生活多个侧面。譬如以长安为重点的城市兴衰、以长安物价为切口的经济史、以科举活动为代表的制度史、以李杜等诗人命运为核心的文学史;以及唐代饮食、唐代乐舞、唐代妆容服饰等与当下生活高度同频的内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