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以简明为要,主要就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是传统文化的特征、基本精神、灵魂、主体和辅翼的说明,兼及艺术与教育科技的交代,并探讨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简明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梳理与总结并重,既避免了烦琐,又注意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十二卷)》向读者呈现了5组论文计14篇。此外还有学术探讨性文章4篇、书评5篇。礼仪习俗与生活一组四篇论文,刘尊志《汉代墓地石刻与相关问题》从汉代墓地石刻的类型的增加与墓地配置等,指出墓地的规划和布局及与墓地祭祀的关系;周尚兵《P.3644店铺徕客叫卖词与唐五代宋初敦煌日常饮食生活》利用文书中的调
黑格尔认为《论语》只是一些通俗的道德训诫,只有良好的、精明的、道德的教训。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从民间的国学热到至今为止已经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和国家意志,但是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持黑格尔一般的观点,只是看到了《论语》中的道德训诫,而没有看到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背后更加深刻的常道。对于儒学,我们不能自觉,不能真正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本书是其精华选本。
本书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明的演进,进一步扩展史学研究的路径和视野。本书稿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器物与图像部分:现存的器物及其附
趣历史:那些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
本套书分上下两册。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为主线,简明介绍中国历史,并根据历史事件,设计了一些活动课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历史上一些有名的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结果,等,从而让自己以史为鉴,变得聪明智慧。读本的语言简洁亲切,又很好地把握了分寸。本书的活动课,设计得巧妙、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历史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章,分为思考评论讲谈三组,围绕历史进程与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人、空间与时间,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文章涉猎广泛的主题,总体上是以历史上的人为中心,将历史看作生命的体现,叙述并分析了历史过程的六个方面:生存生计经济、交往关系社会、控制权力政治、求知学术思想、死亡仪式宗教、不从(抗拒
本书将炎黄文化的嬗变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置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考察,通过系统梳理炎黄文化的起源、流变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厘清了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独特视角,阐明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炎黄文化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本书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战争与和平——北宋;偏安王朝——南宋;悠游大都会;科技、文化与艺术;武力征服——元朝;多元文化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