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支配气生成人的过程中,道、气赋予并蓄养人的善性。然而,多欲多为的政治刺激了人的好恶之情,导致了人性异化。因此,从个体角度来说,道家主张去情复性,从社会的角度说,主张推行无为政治以复性。“反者,道之动”是人性异化与复归的形上根源。
本书系作者对庄子老子其人其事以及其著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根据史实、文字特点等进行比较甄别,对一些常见观点辨别真伪,推断《老子》《庄子》的成书年代,并对老庄著作中的宇宙观、养生论,老庄的政治思想等问题进行探讨。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书中亦庄亦谐的文字,无不体现出孟子思想的敏锐和深邃。
本书是对阮刻《周易注疏》圈字进行汇校,所谓圈字,是指阮本正文文字旁往往有小圈标注,乃其刊刻时据李锐《周易注疏挍勘记》认定必误无疑之处,为保持原貌,不在正文加以改动,遂画圈标注,而于卷末所附卢宣旬摘录《挍勘记》中以相应校记释之,可以说萃集了李锐《挍勘记》中的校勘精华。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既详细叙述了各家学术的要旨,深入探究了各派发展的源流,亦着重分析了诸派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对各学派的主要著作,也极力辨别真伪。
四书
国学经典--孟子
国学经典--老子
国学经典--孔子家语
本书分为墨子论、墨学论、墨子与墨学散论三篇,涵盖“没有结果的争论——‘墨子里籍’研究综论”“莫衷一是的推测——‘墨子生卒’研究论列”“墨学思想”“墨学史略”“黑色的光亮——电视片《墨子》脚本”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