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反映浙江历史的一项基础工程,以大事条目的形式,记述了浙江近现代和当代发生的大事、要事,用文字和图片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浙江人民从近代到当代,跨越三个世纪的岁月,展示了浙江儿女谋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奋斗历程。本书广泛采录档案、图书、报刊、方志等材料,以时间为经、史实为纬,按每日时间顺序编排,再按月、年时序排列,简述
黄笃初是民国时期出生于湖州市双林镇的士绅,早年在杭州、嘉兴、苏州、无锡一带从事丝绸经营活动,业余爱好摄影。1927-1937年,黄笃初拍摄了大量江南地区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照片,一共有五百多张。这些照片如今由家属捐献给湖州市博物馆。本书重点选录了黄笃初所摄老照片300多张,涉及湖州、嘉兴、杭州、苏州、
书稿作为《浙江通志》中的一卷,客观、系统地记述了自“上山文化”至2010年纵向跨越约1万年的浙江农业发展历程。书稿中详细记述了浙江大地上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兽医、种植制度、农业区划与规划、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农场、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农业合作与交流、农业科研与教育、农业管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刊登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历史、语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宗旨,发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等,以期推动国内学界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方面的进步。本书稿为第16辑,共收录14篇文章。包括《周
南峰地处庆元县东南部、岭头乡南部,天高云淡,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建有元至元年间的南峰寺和闻名遐尔的“赤岩三井”。有大池洋、东溪洋头、富楼源、下寮、砵窑、塘堀、下洋、后村、莲花、瓦窑坪、大园、闲后排、村尾、溪旁、金阑、徐洋、后溪洋、后钟洋等十八个大大小小村庄,人们习惯称之为“南峰十八村”或“东溪十八村”。《南峰故事》围绕
《雄州街道志》是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志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全书32万字,是反映辖区街道人文、地理、资源、文化、民风以及机构沿革、居民生活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文献,是辖区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资料著述。编写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广采博取,存真求实,客观的记述了新
本书编者综合运用考古、档案、地方史志文献、家谱等资料,采取通纪、典志、人物相结合的记述方式,按照立足于“地方”,又要“超越地方”的写作路径,历时两年多时间,精心搜集史料文献,遍访省市档案馆、博物馆和阳信各地,再三打磨、数易其稿,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编写人员叙述各个历史时期的阳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演进历程,使阳信历
《临沂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丛书》(第二辑)从属于《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记述了山东省临沂市革命老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要阶段的百年历史进程。其中,《莒南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用文字和史料记录了党在莒南县播撒革命火种的奋斗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本书由山东省兖州区政协组织专人编写。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分别为“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艰辛探索”“辉煌成就”“城市记忆”“乡村记忆”。全书采取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兖州区自大禹治水定九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百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书稿
《宝丰记忆》由宝丰县档案馆主持编写,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宝丰县的历史建制沿革和发生在宝丰的历史故事,第二部分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宝丰县历史名人的相关记载,第三部分收录了发生在宝丰县的红色故事,第四部分收录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宝丰焕然一新、蒸蒸日上新面貌的故事。《宝丰记忆》由宝丰县档案馆主持编写,共分为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