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以公元前4世纪已经出现,并一直不断延续使用,连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乃至更远区域的西南丝绸之路为主线,分别从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地理、民族发展演变和人群宗教信仰,以及沿线的考古遗存、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等方面,来立体呈现这一条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国际大通道的丰富内涵;揭示在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发挥着民族文化走廊、
本书是斯坦因根据他三次中亚探险考察与考古发掘的成果(包括研究成果)而写成的通俗纪实著作。书中事实叙述简洁而重点突出,共约350幅图片,是我们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纪新疆乃至中国西部英国探险活动情况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对于中亚历史上各种问题的解读与评述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与极高的评价。
本书是我们的国粹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是一本给孩子介绍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书。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中国钱币从产生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历史、相关事件和人物,其中包括中国钱币的起源、早期钱币的种类、圆形方孔钱的演变、元宝的来源、纸币的发明、以及钱币史上的奇人逸事和风俗习惯等。图书让小读者真切到中国丰富多
紫砂艺术兴起于明代,至明末清初,紫砂壶工艺走向登峰造极,各名家艺人独树一帜,各有特色。本书选取历史上数十位技艺精湛、特色鲜明的紫砂壶艺人的代表作品,以时代顺序为经,紫砂壶艺人为纬,采用高清大图,并附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紫砂壶工艺的精华。
本书对文殊山石窟内早期造像题材和壁画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并结合北魏时期酒泉的佛教历史文化背景,对文殊山早期洞窟进行分期断代。抢先发售对文殊山石窟进行完整的分区编号,对所有遗存进行实测记录,并按其形制进行分类统计和研究。
大足石刻是重庆的世界文化遗产,造像题材众多,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考古、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价值。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石刻造像的新发现等,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需要向读者进行解读,因此,《大足石刻十八讲》一书选取大足石刻的十八个方面,对大足石刻进行解读。本书主要可概括为三个部分:部分为大足石刻的历程与发现。通过此部分,读
本书以云冈石窟文化及其传播研究为对象,以对云冈石窟的诠释为基础,重点探讨云冈石窟中的舞蹈与造型文化、云冈石窟中的装饰图案与文化、云冈石窟文化的传播方式与保护、现代云冈石窟文化传播新路径。全书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对实践有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云冈石窟是北魏开凿、历代维修、保存至今的伟大宝库,是北魏的皇家工程,集宗教
《清代皇帝宗庙制度研究》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张小李老师的研究著作。本书作者在研究清代皇帝宗庙制度的过程中,利用史物互证的研究方法,全面阅读与天子宗庙祭祀有关的资料,对北京太庙、奉先殿,沈阳故宫太庙,以及景山寿皇殿、圆明园安佑宫、避暑山庄永佑寺、绥成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了解这些建筑及相关文物的保护状况,考查其在清
本书以《五世****觐见顺治帝图》这一历史题材壁画为切入点,探讨西藏壁画由文本转换为视觉形象的方法及其独特的空间和时间表现方式,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当时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壁画的分析,并与相关壁画的对比,总结出布达拉宫西有寂圆满大殿壁画在表现五世****进京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手法,厘清清代西藏历史题材壁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作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遗址之一”,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以龙华烈士纪念地及所在风貌区的形成、演变为脉络,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之下,从资料的系统收集、汇编为突破口,并通过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予以完整解读。基本框架分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