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行摄者的独特视角和视觉艺术手法,勾勒出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展现出大运河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本书编者以《红色印记——香山特色文集》为题,精选相关资料,组织专家学者、热心人士,记录、书写、讴歌时代光辉篇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讲好香山故事,激活历史记忆,彰显香山地位与价值。书中具体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伟业》《海淀香山地区的红色文化》等文章。
《中国海疆文献三编·沿海形势概述(下)》全26册
首先介绍中国沿海形势。沿海形势初续编主要资料以沿海方志为大宗,三编将发掘方志外的资料以补充,涉及沿海地图、古人海洋认知、海产、海潮及防潮海塘工程、渔业及港口等。 纪录中国先民利用、开发海洋的数千年实践活动存世文献并不多。钩稽、辑录、整理海疆历史文献,不仅可以展示中国人开发海洋的历史轨迹,进而说明历史主权的继承性,借鉴
本书共十八卷。记载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族、民俗、物产等,保存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书中记载的奇异人物、灵异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更是古往今来名士大家的灵感宝库,司马迁、陶渊明、鲁迅等就深受其影响。
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共18篇,记载了大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位历史人物、400种怪兽,按区域记录。
本书以景物为别入点,以大视野和新视角,梳理自贡人文,记录城市历史,展示历史底蕴,留住文化根系,把历史长河中的景物通过虚构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100个古寺。本书淡化宗教色彩,依据世俗化的特点分成了五章,分别是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各个文明的交流互鉴、精绝古建--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觉悟人间--佛教史上的著名古寺、溪花禅意--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会和谐、道法自然--道教宫观。管维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长期担任中国古典艺术及传统文化领域国家重点项目
本书共十三篇。首先从全局角度阐述中国古-近-现代地图发展与传承的脉络,进而分别从世界地图、天文图、疆域和政区地图、省和区域地图、地形图、江河湖泊和水利水运地图、海图、军事地图、城市地图、风景名胜地图、教学地图11个方面分别论述中国明、清、民国时期地图发展成果和传承过程。
本书内容讲述:宝箴塞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宝箴塞乡方家沟村,始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秋,占地15000余平方米,系当地豪门段氏家族为避战乱而修建的集军事防御、生活起居于一体的全封闭式川东民居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