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技术要求》含7个文件,内容涵盖了地表水自动监测的运行管理办法,站房及采排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自动监测站安装验收等技术要求,水环境监测点位编码规则,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要求和通信协议。
为了及时进行必要的系统技术总结积累,建立更加全面的全国空气质量业务预报方法体系关键组成部分的预报信息交换技术规范和应用系统框架,更加科学地指导协调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和环保预报部门的联网预报信息交换系统建设,按照环境保护部环境质量预报能力建设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省市环境监测和环保预报成员单位和专家,根据现有的实践
本实验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环境监测中实验室基础知识及实验数据处理;第二部分为基础实验,共包括38个实验,从水与废水、空气、固体废物、微生物、噪声、振动到电磁辐射的基本项目监测;第三部分为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共4个实验,作为拓展实验或大型实验的参考,各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
从成果角度,《区域海洋环境评估与治理》依据“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国际履约项目,结合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北京科技大学承担的区域海洋环境工作和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一些区域海洋政策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参与区域海洋国际合作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内陆海统筹政策,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海洋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国际经验总结,为
本书是编者在我国当前“一带一路”中核电建设和核技术应用迅速发展带来的对环境辐射监测需求的背景下,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相关国家标准和管理规范,结合编者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编写的讲述我国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的图书。书中介绍了辐射环境监测的基本情况、监测技术规范、核设施流出物监测与辐射应急监测、典型环境体系(水、空气、土
本围绕渤海入海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系统梳理了渤海生态环境状况,甄别了主要陆源入海污染源,指出了入海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分析了国内外水质在线监测现状,规划、设计了渤海入海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思路,详细介绍了在线监测站选址与建设,对常规监测指标、毒性指标、微生
环境监测实验
本书从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和管理、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环境监测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及环境监测常用仪器设备五个大方面系统介绍了环境监测机构和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应该具备的软硬件条件、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及机构人员应该掌握的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相关仪器设备和操作使用说明等;并结合各参编单位的实际经验,
2012年以来,我国多地尤其是京津冀区域空气重污染天气频发,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空前关注。为科学准确地反映和评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增加了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两项污染物控制标准,加严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共九章。基础篇主要介绍了农产品生产对土壤质量的要求,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现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的评价等内容。应用篇主要介绍了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