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运用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丰富的有关藏、汉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依据,从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梳理、归纳和阐述藏传佛教的历史传承、教理思想、仪轨制度和文化艺术,力争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为一体,使其成为一部藏传佛教教科书式的著作,
《中国佛教时间观念文献选编与导读》是对中国佛教时间观念文献的系统整理和介绍。全书分为译经篇、汉魏两晋篇、南北朝篇、隋代至唐后期篇、晚唐五代至宋篇、元明至清中叶篇、晚清民国篇等七部分。在大藏经、敦煌佛教文献、高僧大德撰述、教外涉佛文献等资料中选择与时间观念有关的论述,按年代先后进行排列。所选文献既有直接针对时间观念展开讨
本书借鉴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合本”的方法,参照宗宝本《六祖坛经》的原文,对9个英译本的译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比对。经过比对,作者找出了总计252处较大的译文差异,将这些译文差异在每一品种顺序依次列出并进行了详细的评析以讨论各本译文的优劣得失。
本书是一部历史地理研究著作,系统地研究佛教对于古代中国知识界在本土地理及域外地理的认知方面的影响过程和地理知识建构过程,是佛教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论题。本书稿以汉唐佛教对中国佛教地理格局的影响与建构过程为中心,力求考证佛教地理知识的来源、地理空间结构系统的特征,以及整合中国空间的方法,理清佛教传播地理格局的建构过程,以及对
本书基于近现代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视域,以华严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双向互动为线索,考察了现代新儒家对华严学所作的义理诠释,揭示了华严学对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作用,以及对现代新儒学的走向和趋势的影响。
生活禅纲要(全两册)(生活禅文库)
《坛经》是六祖惠能讲说,弟子法海集录的禅宗经典。张勇教授和荣梅撰写的《坛经详解》包括前言、正文和附录三个部分。前言介绍惠能的生平和坛经的版本情况。正文共十卷,每卷设置题解、注释、译文、讲解四个板块。“题解”概括各卷的主要内容,“注释”解释正文中的生僻难解字词,“译文”将正文内容译成白话,方便普通读者阅读理解,“讲解”对
本书以《四分律》《十诵律》《僧祇律》《五分律》《鼻奈耶》等五部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中古律部汉译佛经的词汇特点,描写和分析其中的词汇现象,重点对词形类聚、方俗口语词和疑难词等进行了探讨,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和律部佛典文献整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上海玉佛禅寺的志书。本志以1882年至2021年为年限,以对原始资料文献的整理辑录为基础,综合呈现玉佛禅寺一百四十年间的建设与发展、人物与事件。全书主要分为沿革、建筑、规制、人物、文物、艺文、文教、利生八部。沿革以叙述寺庙发展,建筑以介绍寺庙形貌,规制以展现丛林规约,人物以传写历代方丈、往来僧俗,文物以记造像珍奇
本书是由作者隆道法师微圈的“叩问”“诗韵”“法语”等,经过整理,汇集而成《叩问》《法语》《诗韵》三本书,加上《坛经直解》,共计四本,作为“阿兰若处”系列书出版。书中每条节句,都具足深深禅韵,作者从世出世间多角度以文载道,既不乏人间烟火之气,又兼具禅者清幽之高远;虽言物说理却无有所着,说花艳事周却另指其体凋空,说其体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