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从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上首次出现人工培育水稻的神农时代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先秦上古历史,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其中,对西周以前的历史,采用将古籍传说与考古发现交叉对应的方式,在梳理传世古籍文献叙事脉络的同时,以考古发现加以佐证、补充和修正。
考据学(TextualCriticism)乃中国古典学的一大传统与遗产,其在现当代学术体系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本辑集结新时期以来《文史哲》杂志所刊发的优秀考据论文,广泛涉及政治(包括官制)、经济、军事、历史编纂、中西交通、人物事件等多个领域。这些文章视角独特、史料翔实、方法缜密、结论可靠,其中多篇历经数十年,迄今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以研究明史尤其是明朝政治史著称,他对皇权、绅权和相权的研究超越同时代人,思想深刻,观点卓越,其代表性论文《论皇权》《论绅权》《胡惟庸党案考》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为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政治运作提供了门径和方法。另外,他关于海瑞罢官的研究,关于相权与皇权冲突的阐述,成为现象级事件。本书收录吴晗相
“玄鸟文丛”是我社策划的一套文史哲学者的学术随笔集。《庸儒斋随笔》为陈文豪先生学术随笔汇编,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史研究、简帛研究、历史评议。古代史研究部分从西汉对外关系史的角度对王昭君、冯嫽的历史记载真伪等做了辨析,例如《王昭君与冯夫人─谈西汉对外关系史上的两位女性》;简帛研究部分对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汉简等相关出土文献进
本书分五十卷,对春秋及其三传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类整理和实证研究。
本书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集体研究成果。注重对考古资料、青铜器、简牍文献等新史料的分析和使用,以时间轴为线、地理空间为面,以荆楚地区作为早期中国(先秦至汉代)势力冲突与融合的典型区域,展开长时段、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系统揭示荆楚地区从族群林立、列国分封、迁徙、消亡及
本书内容:刘文淇生平湛深经术,对《春秋左氏传》用力尤勤,曾认为《左传》之义,被杜预剥落已久,杜注中稍可观览的观点,多系袭取旧注,于是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逵、服虔、郑玄三人之注,进行疏通证明,对杜预排击不当的进行纠正,对杜预剿袭前人的说法加以标明,对杜预沿用韦昭《国语注》的地方,也一加以指出。刘文淇开始编纂《春
本书以出土文献所见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史料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搜集并整理与先秦时期越国历史相关的新出文献的基础上,对金文与越国石质兵器题铭、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清华简《系年》、清华简《越公其事》、荆州枣纸简《吴王夫差起师伐越》等记载越国历史的篇章,结合学界在文字释读、训诂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校释文献以求呈现清晰而准
陆景年因一系列变故陷入人生低谷,迷茫之际来到一座海边小城。 小城的天空很低,人很美,花很香。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留在小城的理由,那一定是因为街口那间花店的老板笑起来很好看。
《尚书通考》十卷,为元代黄镇成详细考证和诠释《尚书》源流授受及书中天文历法、名物典故、音律礼制、地理山川等方面内容的著作。该书兼采前人注解,间附己议,有关名物,皆绘图以示大要,体例完备,反映了宋元之际闽地学者在《尚书》名物考据方面的成就。其考证皆能实事求是,是宋元《尚书》学重要著作。此次整理,以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