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四圣心源》版本较多,其中宛邻书屋本是业内公认的早流通的、为精善的版本,为清代阳湖张琦校刊,曾被误传已经失传。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版本多而杂乱,底本或据宛邻书屋本校刻,或距《四圣心源》成书年代久远,除此之外,多为传抄,底本不明。几年前,本书责任编辑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幸得宛邻书屋本,今分别影印和整理出版,以正本清源。影印珍
宛邻书屋本《四圣心源》为清代阳湖张琦校刊,是业内公认的早流通的、为精善的版本,曾被误传已经失传。张琦年少好学,博览方籍,尤重黄元御医书,欲求其全书二十年而不得,终在道光九年(1829年)得此书,读后益叹其学之至精。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张琦认为《四圣心源》为黄氏诸书之会极,乃校而刊之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医德篇、中医经典篇、历代医家著作文摘、中医歌诀篇几部分内容,每篇选择若干篇中医经典著作。本书按照中医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汇集了上至先秦两汉,内经伤寒,下到明清温病的一些中医大家著作。当然因为篇幅限制,只收录了历朝典籍里面的一些重要内容,起到一定的引子作用。最后,本书区别于很多中医经典诵读本的特点是融入中
本书收载了33名现当代名老中医和中青年中医亲自执笔或他人整理的文章,内容包括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旨在启迪中医后学怎样做一个明中医,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进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
2020卷中国中医药年鉴. 行政卷
我自逐步走进中国医学史的探讨以来,特别是1984年被调离湖北省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后更名太和医院)后,独自一人在中医史学中苦求,至1992年退休,从此全身心地投人到《灵枢》《素问》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的习读之中,投入到中医史学中探讨写作方法;在不断拜读全国学者们有关中医史学佳章中,将我的思想逐步引进考古学、古
《医学读书记》作者尤怡(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清,长洲人。青年时,师从明末名医李中梓的再传弟子马元仪学医。马氏医术名重一时,倾心授术于尤怡,曾言:“吾今日得一人(尤在泾),胜得千万人。”尤怡毕生研习仲景学说,执《伤寒论》错简重订说,著《伤寒贯珠集》8卷,另著《金匮要略心典》2卷、《金匮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