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恋情”“欢情”“离情”“怨情”“哀情”五个部分,以音乐为喻,好像五弦琴,亦如五重奏。译文遵循原作之格律,力求整饬典雅而具有音乐之美,读者自可密咏长吟而作古今之对读互照。心赏文字是作者耗费心力的部分,在寸简尺幅之中,既具有中国古典诗论审美印象批评的长处,讲究欣赏者的个人艺术感受与审美表达的文采,又适当征引新
本书内容有六朝旧事随流水、烟花三月下扬州、南湖春夜、岳阳楼上对君山等,赏析了贾谊、李白、杜甫、杜牧、柳宗元、刘禹锡、薛涛、李商隐、苏轼、王安石等著名诗人诗作。文字优美,意境开阔,讲解明晰,是学者赏析古诗的散文代表之作。
本书共十二章,为“溯源”“脚色及戏曲中表示某一类人物的称谓”“宋杂剧本子”“金杂剧自立门庭,改名为院本”“宋杂剧金院本的唱、念、做、打”“金院本是最早的北曲剧种”“宋金伶人”“演出”“官本杂剧段数内容考释”“院本名目内容考释”“宋杂剧、金院本钩沉”“幺末一一北杂剧的产生”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背景介绍)分析该教学方法提出的背景和原因;第二章(概念及理论)梳理现有文献记载中的实证研究,阐明“虚拟文学圈”的概念内涵、理论原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第三章(实际运用)详细介绍“虚拟文学圈”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选书原则,分组方法,角色分配,执行步骤,评估方法,支撑材料等;第四章(反思及推
本书由《绪论:先秦韵文体及其生成机制:汉魏诗体生成的历史根基》《上编:汉代诗歌体式生成与流变研究》《中编:魏晋诗歌体式建构与流变研究》《下编:南北朝乐府诗的体式建构与流变研究》3部分12章构成。该书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体式形态、生成机制、建构过程及流变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是目前所见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体式研究最系统
本书是一部诗歌评论集,收录文艺评论“大咖”评论许峰诗歌的文章,分为“论道”“论艺”“论情”三个部分。书中的这些评论文章从诗歌立意、意境、风格、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经历等方面对许峰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评析,总结了其诗歌的特色,对诗歌创作和读者欣赏诗歌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与作用。
本书收录《人间词话》通行本64则,配有概览式导读及精当的译文和详尽的注释,对全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图书版式疏朗大方,便于读者阅读学习。本书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中国近代颇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
本书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辑的戏曲研究论文丛书。《戏曲研究》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是国内戏曲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出版物。本辑共收录最新戏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戏曲史研究、当代戏曲、深度访谈、元代戏曲文化研究专题等几个板块,涉及戏曲文献、文物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史的考证,对戏
本书以岭南赋话文献汇编整理为基础,进而将岭南赋话作为对象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立足赋学批评形态,以紧扣岭南赋话文献,借鉴诗话、文话、词话等的理论和方法,激发中国古代文论传统潜力和现实活力,增强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力和独特价值的学理高度设计。本选题的出版,将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史地方志等维度系统探究岭南赋话文学建构的实践路径
本书收集了作者20余年学术研究的精品论文28篇,包含诗学、剧学、乐学、文化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作者问学的历程,显示出中山大学戏曲研究的传承脉络以及国内戏曲研究的最新成果。诗学编包括《乐府起源新考》《魏晋南北朝琴曲歌辞辑考》等论文,《乐学编》包括《汉唐鼓吹制度沿革考》《老胡文康乐的东传与改编》等论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