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国医大师郭诚杰的成才之路、治学方法、主要学术思想,临床治疗乳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失眠、痹证、月经不调、单纯性乳头瘙痒等病症的经验,以及用药遣方体会,辑录了郭老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的乳房病、疑难杂病等典型医案,长寿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师徒对话)等内容。
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学家,他在总结前代医学典籍、验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所编撰的《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衢州杨继洲针灸是针、灸、药三者并用,各取所长,重视基础理论、辩证选经,循经取穴,取穴少而精,讲究手法,形成的具有独特治疗方法的区域针灸流派。
本书内容为唐山许彦民医师四十余年的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分临证碎语、杂症治疗心得、经典医理探讨、杂症病案四部分。文中记述了作者对于中医经典学术观点的新颖见解,并以实际病案论述作者临床治疗疑难疾病的心得,介绍了诊治疑难疾病的要点、方略和注意事项等。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朴实无华,方药病案切合临床实际,对于中医师及基层医师临床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10余年相关研究认识,以探究传统针灸理法为主旨,分析和思考其原本认识及其蕴含的针灸治疗规律和理论立意所在,为现代理解和运用提供研究基础。本书在针灸学基础理论范围内,以经典理论为主,兼及后世发展,基于文献分析考辨,从学术本原与演变上,探讨腧穴、经络、刺法、诊治等范畴的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力图呈现和阐发理论
本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本书编写注重针灸治疗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强调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阐述了经络辨证在针灸治疗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的规律性。
本书除了将百笑灸的功效特点和实际操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还将常见病症分门别类,提供了临床行之有效的百笑灸疗法,再配上浅显易懂的生动插图,更便于读者理解与操作。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在历史变迁发展中,鱼腥草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目前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定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其嫩茎叶和地下茎可作蔬菜食用,
《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找寻古针灸的气与神》是以论述针灸三通法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针灸专业书籍。副标题为找寻古针灸的气与神,之所以如此命名,是想表述针灸三通法的理论体系与古典针灸的密切关系。这里提出古典针灸的话题,是为了强调古典针灸与现代针灸存在不同之处。现代针灸是现代针灸学教育的产物,其特点是淡化了与古典针灸的联系,丰富
本书系作者数十年研究张仲景伤寒学说与临证验案的经验之作。作者在仲景学说和《内经》气血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病位气血辨证法。该方法,经过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作者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病因、病位、脏腑、经络、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
本书为已出版书籍《裴永清医案医话》的修订版。为了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裴永清首次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而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地记录下来,汇成此书。其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感棘手的疾病,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