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扣时代主题,全面透视碳达峰碳中和,是解码中国低碳发展之路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内容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下的消费变革,促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城市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的多目标协同、碳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合作等,对推动中国经济高
本书汇集了2019-2020年度石油工程建设工法,这些工法是石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专业技术成果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促进石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鼓励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及时总结施工经验,促进工法在企业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石油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本书系统揭示园林植物个体吸滞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机理以及绿地群落的吸附规律,综合总结了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分析算法和计算机分析软件,详细介绍了扫描电镜技术、环境磁学技术等在该领域的应用,系统总结了绿地及树木的吸滞污染物机理,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广、操作简便等优势。全书共9章,第1章为园林绿地及树木吸滞空气污染物
中国碳市场的环境效应研究仍处于宏观和中观层面,并且主要以污染物排放量为评价指标,未能突出碳排放权交易中排放源个体的排放变化及其环境健康影响。研究碳市场对区域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影响非常重要,若不充分评估和应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环境影响,就会忽视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健康负面效应。本书建立了从微观排放源到宏观区域环境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本报告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专家执笔完成、并发表在中心《气候战略研究》简报及年度报告上的调研报告选编而成,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综合类,二是战略规划类,三是政策法规类,四是统计核算类,五是市场机制类。汇编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心成立十年来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全貌,总结梳理了国家低碳试点
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适应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中国做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从顶层设计出台了“1+N”政策体系。本书以“碳达峰碳中和理论与实践”为题,从碳达峰碳中和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战略性变革。碳中和起步阶段,尚缺乏比较系统的指导性策略。《2060中国碳中和》的作者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为主体,联合国内多个高校院所,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集各家之长形成高水平创作团队。内容基于60余位作者多年工作积累,在二氧化碳代谢、气候
城市水系统碳减排与碳中和的原理、技术与案例
本指南分析甄别了城镇水务系统进行碳排放核算应予以包括和不应予以包括的碳排放类型,从城镇水务系统全构成和全生命周期角度厘清了所含给水系统、污水系统、再生水系统和雨水系统的碳排放核算边界、碳排放活动、位点、各碳排放活动的核算方法(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指导进行碳排放核算。并从源头控制、过程优化、工艺升级、低碳能源和植物增汇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在此背景下,如何绘制可落地的“碳中和”路线图,使我国在展现大国担当的同时,保障自身发展的权益,这是政策制定背后的重大科学问题。 本书从实现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