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通过简炼的文字和大量插图以及初学者易接受的基本术语介绍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素和材料,更详细地说,旨在论述风景园林构成要素的语汇、意义、共性、潜在价值、以及设计导则。 全书分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这几个独立章节,包含了4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徒手线条
智能的街道原则:狭窄,交通平稳的通道;足够的人流推动道路提高其步行的方便程度;互联网和GPS定位帮助查询路线;交通模式和接驳的多种选择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经济实惠、方便快捷。这对于交通公平乃至民主比往常人们理解的更为重要。在1973年12月一个星期六的上午,纽约西区高速公路在装满沥青的卡车的重压下坍塌了。道路被迫关闭,
本书正式且较为系统地提出浙派园林这一园林体系和地域概念,从浙派园林的研究背景和成长环境入手,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梳理浙派园林的发展脉络和不同类型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以此总结浙派园林的造园特色,从而确立其地域园林体系,为浙派园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策略与方法。本书适用于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
适合园林、建筑学、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与研究人员,也适合从事中国文化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公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公园概述(定义与作用、起源与发展、类型与特点、任务与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基本理论(原理与原则、形式与规范、理念与思潮)、公园景观要素(自然与人文要素)、公园规划设计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总体定位、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等);公园详细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类公园规划设计要
重规模轻结构,重建设轻管理,揠苗助长的城镇化挤压了乡村社区的边缘界态,其空间形态受到规模增长和结构重塑的双重压力。当低碳视野下对人地关系的关注不足时,易形成技术的简单堆砌,而呈现空间形态结构的失稳、失调和失和。吴盈颖著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营建方法与实践研究》提出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内容体系,建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
本书通过148条规划设计原则,系统地介绍了精明增长运动的理论及其实践应用方法。这148条原则分为4个空间层次(区域、邻里、街道、建筑)14个方面,每一条原则均以一段文字详细解释,并配以一副图片简单示意。有些原则的图片反映了没有遵循此原则出现的问题,有些图片则展示了怎样在规划设计中去实施这一原则。所有这148条原则都是精
该书面向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的一线人员,详细介绍了约50种GIS规划应用方法,和100多种GIS技术工具。这些技术方法涵盖了城市规划GIS应用的主要方面,例如:规划GIS制图、用地适宜性评价、三维场景模拟、地形分析、景观视域分析、设施服务区分析、设施优化布局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句法、空间格局分析、空间回归分析、规划
城市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内涵。城市形象塑造有利于诱导城市经济、文化良性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与知名度,增强城市竞争力,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机能。《现代城市形象塑造及中国本土化研究》不仅论述了城市形象的认知以及多元视野下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的塑造方法与传播,同时也对城市形象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体现出现代化城市风
本书稿分上、中、下三册,共收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四川等18个省市30个城市的44个代表性项目,项目质量高、辐射范围广、数量大,项目图片全部由专业摄影师实地拍摄。按项目按开发特点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古住宅和古街道改建的商业街区、古城镇扩建的商业街区、现代仿建的商业街区和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