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民身后潜在器官捐献者供体的发现和临床评估,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使用标准,脑死亡的临床判定,供体的临床管理。供体器官获取技术要点和器官功能维护及器官保存等进行了十分系统的介绍,尤为可贵的是,绝大多数的内容来自写作单位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国开展器官捐献是非常有益的。全书由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洁夫教授主
本书收集历版中国药典、局颁标准、部颁标准(含藏药维药蒙药)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中药材及民族药等标准120余册,收录其你收载植物药材的所有基源植物,并对其中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进行归纳、考证和校订,共整理出药材基源植物221科2965种。
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有效化学成分。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糖类和苷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本教材主要包括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和中药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和命名,中药的炮制,中药制剂,中药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味,其中包括附药味,按主要成分分章介绍,每章现有概述,后分述各药。附录包括中药药名笔画索引、中药药名拼音索引和原植、动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197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0种(包括变种),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
本书整理中医对瘙痒症的认识以及方剂。第一部分关于中医的痒症理论,包括痒症理论源流,脏腑理论在痒症中的应用,痒症的病因病机,症候症素分析等。第二部分是历代用于治疗瘙痒的方剂整理,包括方名,方剂组成,出处,用法与功效,禁忌,以及现代临床应用。
《本草图经》是宋代官修的图文并重的本草名著,于北宋嘉祐二年(1058)至嘉祐六年(1061),由当时大学者苏颂等编撰而成。原书已佚。作者从《证类本草》《绍兴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中,将其书辑复,并对其文进行了较为细密的考证、注释。全书20卷,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类,末附“本经外草类”
学会正确的实验操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是本科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与任务。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力和胜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了第1届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
教材编写中本着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重现性、时代性的原则,并注重与*版《中国药典》紧密结合,突出中药特色,同时引入现代实验技术与手段。教材拟设三大项内容,即上篇、下篇和附录。其中上篇为中药制剂实验须知与基本单元操作;下篇为中药制剂实验与指导,共列出九大章实验内容:中药浸出制剂、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制剂